100套嶄新的課桌椅,在舊桌椅中格外醒目。在7月中考時,平和縣國強鄉100名初三畢業生享受了“新”的待遇。此前,鄉領導走訪國強中學時發現課桌椅破舊,決定由鄉里更換,但目前能力有限,先換100套,“剩下的以后再說”。
這是國強鄉今年為教育辦的一件實事。2005年以來,作為財力有限的山區,國強鄉從實際出發,盡力而為,每年為教育辦一件實事。
當年辦的實事是為國強中學建一棟學生宿舍樓。原來的宿舍樓是危房,苦于無錢改建,刮臺風下暴雨時,200多個學生的安全讓校長提心吊膽。國強鄉領導為此積極奔走,申請到省里專項資金40萬元,縣鄉再配套40萬元,還聯系建設、規劃等部門,減免了部分規費。
去年辦的是,為國強學區、中心小學建一棟教學辦公樓。國強鄉多方聯系,爭取到一個山海協作項目,廈門市有關方面支援了20多萬元,鄉里再籌集部分資金。
兩年辦兩件實事,當地教師稱贊不已。“當地這么重視教育,對我們教師也是很大的鼓舞。”國強中學校長賴金才說。
如今,這兩棟樓是國強鄉最漂亮的建筑,而鄉政府辦公樓依然破舊。以農為主的國強鄉,每年自有收入僅20多萬元,加上轉移支付等,也就40多萬元,扣除必要的開支后,所剩無幾。但他們并未因此忽視教育。“我們不提過高的口號,要盡己所能,爭取每年辦一件實事。因為自身能力有限,除了壓縮開支外,就是盡量多方爭取項目和資金。”鄉黨委書記吳志育說。
辦實事也就是為老百姓減輕負擔,因為教學環境改善了,外流的學生少了,家長的開支也少了。吳志育說,明年的實事正在考慮當中——兩個教學點將要撤銷,在中心小學建學生宿舍。
責編:趙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