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日,“建陽互動在線”的網友們在廣場開展“為邊遠山區貧困孩子捐衣物暖冬獻愛心活動”。許多網友和群眾送來了衣服、書包、筆記本、教科書以及教學光盤等生活用品和學習材料,讓邊遠山區貧困孩子快樂地學習。圖為建陽城區居民黃惠英在捐衣服。 張正松攝
“今年的冬至我過得非常開心,吃著我們和邊防叔叔一起包的湯圓,感覺特別甜。”12月22日,漳浦舊鎮舊城村6歲的陳鳳依高興地說道。

陳鳳依3歲時失去了父親,母親隨即改嫁,鳳依跟著遠房叔叔一起生活。往年的冬至,鳳依都沒有吃過湯圓。這天上午,漳浦邊防大隊舊鎮邊防派出所的官兵早早就把小鳳依等3個有著類似不幸遭遇的小朋友一起接到邊防所。圖為官兵和孩子們一起和面,一起包湯圓。 朱旨昂 林澤文攝
為“銀發”送去安康
一大早,廈門市思明區嘉蓮街道蓮西社區醫療服務志愿者程亞才醫生再次來到79歲的葉明珍老人家中給她檢查身體。老人感激地說:“你們太好了,太好了,常常來看我,把我的病醫好了還不收我錢。”
葉明珍老人膝下無子女,因患嚴重風濕病落下腿疾行動不便。2005年初,老人遷至蓮西社區。社區得知老人的情況,經常組織“銀發安康”社區服務志愿者上門看望老人,照顧她的生活起居。針對老人的腿疾,社區先后聯系了5位醫生志愿者上門為葉老看病,經過3年堅持治療,老人如今已能自己行走了。葉明珍老人居住的房子面臨拆遷安置,但老人舍不得離開:“這里像家一樣,有很多人關心我,很溫暖。”
嘉蓮街道轄區目前常住中老年人口6000多人,為了更好地為老人們服務,嘉蓮街道向轄區老人發放問卷調查,了解老人的需求后制定了“銀發安康”計劃。街道組建了生活關照、家政服務、醫療保健、文體服務等60多支近4000人的安康服務志愿隊,同時,結合轄區資源分布,設立了理發、家電維修、護老院等26個服務網點,并根據老年人不同的收入情況,采取政府買單、優惠收費、志愿者奉獻等形式,讓不同收入的老人都能得到相應服務。
在“銀發安康”計劃的基礎上,今年3月,思明區推出了安康計劃,涉及養老服務、貧困助學、醫療救助三方面內容。目前,思明區10個街道都成立了安康服務站,建立了養老服務隊伍,近600名60歲以上的社會“三無”老人、低保戶、重點優撫對象,享受了由政府買單的每周4小時的醫療、家政上門服務。張永定 林清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