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志愿者協會嗎,我是社區居民老張,我家電腦壞了,有沒有會修電腦的同志?”今年54歲的金山社區居民張清嵐,電腦壞了,束手無策,想找電腦公司吧,詢問了價格,光出場費一次就要30元,急忙給社區志愿者協會打電話。
正好社區青年志愿者隊登記簿里,隊員毛華擅長電腦。協會馬上聯系了毛華,很快就幫老張解決了問題。老張說,換個零件,總共才花了30多元,又快又好又省錢。
其實,老張自己也是社區便民志愿者服務隊的成員,做水電工的他,幫了不少人的忙。
像老張這樣,幫助了別人,又得到別人幫助的,在湖里各個社區大有人在。據悉,湖里區各個社區,通過自愿申請、培訓考核,并根據志愿者的特長,成立了若干個志愿者服務隊。2006年10月,金山社區還成立了福建省首個注冊社區志愿者協會。
“別人有困難時,能做到‘我為人人’;我有困難時,才會有‘人人為我’的情形。”鐘瑩聰說,在構建“社區和諧,鄰里和睦”的工作中,湖里區各社區立足于群眾的需求,探索社區服務的新方法,創建了志愿者服務隊這一平臺,成為各街道志愿者協會的分會。
除了志愿者隊伍,湖里的各社區還根據自身優勢和實際情況,創建了許多促進鄰里和睦的平臺。金尚社區于今年5月,首創了“友緣速遞”交友活動,第一場活動就收到了社區居民900余張睦鄰卡。通過居委會充當的“社區鄰里友情中介”,許多居民免費、安全、迅速地找到了社區內有共同愛好、興趣的鄰居朋友。這一創意,還在廈門市得到推廣。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湖里區之所以能成為“全國和諧鄰里建設示范單位”,與對社區的領頭人、干部的精心培育,以及社區干部的努力工作是分不開的。
1996年,湖里區首先在湖里街道開始面向社會公開招考社區干部,開了我省的先河。此后,這一做法逐漸在全區推廣。如今,湖里區各社區的干部,基本都是通過公開選拔上崗。這些社區干部,近80%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平均年齡37歲。湖里區每年都請有關專家,對這些社區干部進行相關培訓。
“干部隊伍素質、能力的提高,為社區工作帶來了創新的可能。”鐘瑩聰告訴記者。
呂嶺社區黨總支書記兼居委會主任陳美珠,便是公開招考的干部。1998年,呂嶺社區成立,陳美珠成了第一批社區干部,如今已是社區領頭人的她,帶領大家把呂嶺建設成充滿溫馨、關愛的“桃花源”。
呂嶺花園11號樓的蔡阿姨,見證了美珠這些年的努力。她說,美珠一個人帶著孩子過,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她為社區付出了所有心血。社區有個9歲的小女孩,母親得了癌癥,父親失業在家,是低保戶。一次學校組織春游,父母實在拿不出錢,就沒讓孩子去。看著同學們興高采烈地走了,小女孩趴在陽臺上獨自流淚。得知這一情況,陳美珠心里很難受。她聯系了出租車,親自送孩子到春游地點。此后,孩子的家長逢人就說,住在呂嶺社區有福氣。
幫貧扶弱,只是陳美珠的一方面。在社區工作中,她進行了多項創新。例如,幾年前,物業剛剛進入社區的各個小區時,由于利益關系,居委會與物業產生了矛盾。陳美珠花了一個多月時間,跑遍了轄區各個小區,與物業公司溝通,實現了互相理解。隨后,居委會把所有社區單位吸納起來,成立了全省第一個社區管理委員會。
在湖里,正是有了一批像陳美珠這樣,為“構筑和諧鄰里,創建和諧社會”默默奉獻著的社區干部,社區才能充滿家庭般溫暖。

金山社區組織娃娃拔河比賽
責編:趙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