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3月6日訊 2024年,羅源縣將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以創新治理、宣傳引導、特色活動為切入點,引導群眾摒棄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讓文明之花在城鄉大地競相綻放,繪就了一幅文明和諧的新畫卷。
精神文明宣傳長廊從多視角呈現了文明創建的內涵以及文明實踐的成果,生動展現了羅源文明建設的新變化與新氣象
先鋒引領:黨員干部樹立文明標桿
在羅源,黨員干部爭當移風易俗“領頭雁”,帶頭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嚴格執行婚喪喜慶報告審批制度。借助“清風羅川”微信公眾號,動態公示科級以上干部婚喪喜慶情況,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接受群眾監督,為移風易俗樹立起了鮮明的榜樣,營造出良好的社會風氣。
強化宣傳:文明理念潤澤城鄉大地
宣傳引導是推動移風易俗的重要手段。羅源縣充分利用鳳蝶廣場、九大中心、億閣廣場等處的電子屏、宣傳欄,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全年播發量超過26.7萬條次。借助公園精神文明宣傳長廊、“福”文化主題公園等展示平臺,讓移風易俗元素隨處可見。鳳美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了60余場“文明養成”活動,通過情景劇、手作課堂等形式,將文明禮儀、垃圾分類等理念融入其中,為轄區未成年人的精神文明建設注入強大動力。
宣傳員通過面對面交流,積極推廣文明殯葬新風尚
實踐賦能:特色活動激發新風活力
圍繞“我們的節日”,羅源縣全年開展“移風易俗 +”主題實踐活動130余場,創新性地將文明殯葬、文明婚俗、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理念融入其中。2.8萬群眾通過參與寫福字、猜燈謎、做花燈、包粽子等民俗活動,切實感受到文明新風的吹拂。與此同時,羅源縣組織開展了12期“護河愛水清潔家園”活動,1.1萬人次踴躍參與,清理河段長達68.5公里;結合植樹節開展48次植樹活動,共種植樹苗3.5萬株,城鄉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文明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
通過參與文化活動,群眾的精神面貌得到了顯著改善,鄰里關系更加和諧,鄉村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破立并舉:鄉風文明煥發時代風采
如今,羅源紅白事大操大辦現象減少,人情負擔減輕,“面子病”“人情風”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村民辦事不再一味追求排場,鄰里關系愈發融洽,文化活動也日益豐富多彩。霍口鄉香嶺村連續五年舉辦集體祝壽活動,白塔鄉的“深秋送暖·共度芳辰”樂齡生日會,既節省了開支,又傳承了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
向新而行:文明沃土滋養鄉村振興
當文明積淀轉化為發展動能,羅源的鄉村振興圖景愈發清晰。三月三期間,松山鎮八井村的畬歌畬舞與特色美食吸引了超過萬名游客,有力帶動了農文旅產業增收;濱岐社區的愛心助農行動,有效拓寬了黃金蜜柚的銷售渠道,切實解決了農民的后顧之憂。走進起步鎮桂林村,一幅幅色彩絢麗的“村規民約”主題墻繪與干凈整潔的村莊交相輝映,成為鄉村旅游的熱門打卡點。
文明新風如春風化雨,持續在羅源縣生長蔓延。從黨員帶頭示范到群眾積極參與,從廣泛宣傳引導到開展特色活動,羅源縣破舊俗、樹新風,以文明的強大力量繪就了一幅美好的新畫卷,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邁向新的高度。(羅源縣委宣傳部(文明辦) 陳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