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逛游泉州古城,許多市民游客會發現公廁旁邊多了個“便利店”。據本社媒體報道,去年,鯉城區創新探索“以商養廁”新模式,在不少公廁旁設置便民自助售賣機。蛇年春節假期,這些售賣機進賬近3萬元,助力公廁養護可持續化。
公廁是方便民眾日常生活的重要基礎設施,其配備數量、整潔度與美觀度,不僅關系著本地居民的生活便利性與幸福指數,也會直接影響游客的體驗感。近年來,泉州古城旅游持續火爆,市民游客對于公廁的需求日益提升,但公廁的建設與養護管理費用較高,“以商養廁”模式可以補貼一部分運維成本,提升公共衛生設施的管理維護質效,進而持續擦亮公廁這一展示城市形象、體現城市文明的新窗口。
在文旅產業“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發展的今天,公廁這個貌似不起眼的公共服務小細節,也能左右文旅市場的風評。2024年,新疆阿勒泰因公共廁所而差評如潮,當地剛剛興起的文旅產業受到影響。這一鮮活的事例告訴我們,發展文旅產業除了堅持“內容為王”外,游客“體驗升級”方面也須用心打磨。進而言之,只有扎扎實實打造好硬件設施,才能接得住熱度與流量,讓文旅產業實現細水長流的可持續性發展。
因此,要服務文旅大市場不妨多從小切口入手,而對公廁這一公共基礎設施優化升級、精耕細作,也是城市管理部門必做的功課。泉州古城公廁周邊投放的便民自助售賣機,目前平價售賣紙巾、口罩、衛生巾等便民商品,后續將適時調整上架泉州文創產品等,同時根據游客需求,考慮提供充電、行李寄存等服務。這一服務方向不僅是對游客需求的尊重,也是對旅游市場應有的敬畏。畢竟,公共服務只有多些換位思考和增值服務,文旅市場才能取得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當然,公廁改造升級也不可盲目跟風或貪大求全,堅持“當下改”和“長久立”相結合,精準研判、科學規劃,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實現美觀與實用的平衡,也是必須堅持的原則。正如鯉城區政府去年制定實施的《鯉城區古城公廁擴量提質行動方案》所提出的,“推動建設布局合理、數量適中、合乎標準的城市公廁”,便是務實可行之舉。
當下,很多城市都在進行功能再定位,讓主城區從舊有的生產中心、商業中心、文化中心,提級為宜居的生活中心。對于泉州這樣一個文化味與煙火氣并重的城市,要提升旅游的便利度,增加游客的體驗感,小公廁也能發揮大作用。不少網絡平臺上,泉州古城閩南建筑風格、番仔樓風格的旅游公廁都成了游客打卡的網紅點,甚至有博主發帖分享拍照所需的穿搭、搭乘的交通工具等。可以說,高顏值、有新意的公廁已成為泉州古城一道獨特的風景,更是城市出圈的新載體,理當成為我們打造文旅亮點的新賽道。
文旅拼流量更要重服務。放眼全國,街區正在成為城市旅游的重要載體,而街區旅游最強調的就是體驗感,古城公廁旁設置便民自助售賣機,不僅方便了市民與游客,也為文旅發展拓面提質提供了新路徑、打開了新思路。這一創新之舉啟示我們,以便民利民為切入點,不斷探索文旅公共服務社會化供給新模式,從而讓文旅產業從“人工輸血”向“自我造血”轉化,就能以服務增值為民生添彩、為城市增色。(泉州文明網 周培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