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在長者食堂,志愿者為老人送上拗九粥
春寒料峭中,長樂迎來充滿溫情的拗九節。陽光穿透云層灑在吳航大地,空氣中彌漫著糯米與紅棗交織的香甜氣息,志愿者手捧保溫碗,將冒著騰騰熱氣的拗九粥送給大爺大媽:“節日快樂!這是我們特地熬制的拗九粥,趁熱喝哦!”
映在志愿者眼眸里的,是老人們幸福慈祥的笑臉:“謝謝你們每年都這樣記掛著我們,心里真是暖洋洋的。”接過沉甸甸的粥,老人們的手微微顫抖,那是感動,也是幸福的傳遞。
歡笑聲交織在一起,這是“有福之粥 幸福之城”拗九節文明實踐活動在長樂“描繪”出的溫暖畫面。
透過拗九節這扇“小窗”,可以窺見文明長樂折射出的幸福光芒。著眼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全覆蓋”向“高質量”提檔升級,長樂區委文明辦著力激發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的創造力、生命力,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走深走實,先后有1支隊伍獲評全國學雷鋒“最佳志愿服務組織”,3個團隊獲評福建省“最佳志愿服務組織”,1個文明實踐項目獲評福建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3個文明實踐項目獲評福建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優秀項目,為打造“一生長樂”幸福品牌貢獻文明力量。
“小桔燈”心理健康志愿服務隊進校園
打開一盞照亮心靈的“小桔燈”
群眾需求在哪里,文明實踐陣地就延伸到哪里。
小明(化名)是一名初中生,由于學業負擔較重,一度陷入了焦慮與抑郁的情緒中。來到“小桔燈”心理健康社區工作室后,心理咨詢師通過耐心地傾聽與專業地指導,幫助小明制定了個性化心理輔導方案。小明的情緒逐漸穩定下來,學業成績也有所提升,重新找回了自信與快樂。
長樂區委文明辦依托長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站,在4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立“小桔燈”心理健康社區工作室,以“小桔燈”心理健康志愿服務隊為主力,以“治未病”為根本,每周末為社區未成年人提供“一對一”免費心理咨詢服務,至今已接受未成年人心理咨詢780多例。
小小的樂菜園,大大的愛心。2020年,漳港街道百戶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啟動“樂菜園”文明實踐項目,將閑置的空地改造為公益菜地,通過“樂菜園”蔬菜義賣等形式,將義賣所得用于幫扶困境人群和弱勢群體,累計為全村48戶家庭提供慰問關懷。
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長樂區委文明辦著力打造覆蓋城鄉的文明實踐陣地,實現全區新時代文明所(站)全覆蓋,并依托相關文明單位設立了1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其中4個被授予福州市級文明實踐基地。每年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基地)開展傳文化、過佳節、揚新風、做服務等系列文明實踐活動3500余場,服務群眾超90萬人次,讓“一生長樂”就在群眾身邊。
樂齡學堂
布置一間溫暖歲月的“樂學堂”
群眾需求在哪里,文明實踐服務就擴展到哪里。
“哥哥姐姐每周末來教我們畫畫,陪我們聊天,太喜歡他們了。長大后我也想像他們一樣去當志愿者,幫助別人。”每周末,錦輝社區的李同學都雷打不動地來到“周末益課堂”,既為自己“充電”,也偷偷種下了文明的種子。
對于西關社區74歲的張奶奶來說,她最大的期盼也是去“上課”。
每周二下午,張奶奶都會和街坊鄰居參加社區專為老人設立的“樂齡學堂”。“我以前從沒想過,退休了還能有機會繼續學習。”張奶奶一邊展示著自己剛完成的書法作品,一邊高興地說,“在這里,我不僅學會了書法,還認識了許多有趣的朋友,感覺生活變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了。”
這正是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服務“一老一少”的活動縮影。一直以來,全區所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堅持以群眾切身需求作為服務重點,通過群眾“點單”、實踐站“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的“四單”模式,精心制定文明實踐“活動菜單”,不斷提升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群眾的水平。
“文明大篷車”進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現場
啟動一輛傳遞幸福的“大篷車”
群眾需求在哪里,文明實踐溫情就傳遞到哪里。
隨著文明“大篷車”深入長樂各個村(社區),文明創建、移風易俗、交通安全、垃圾分類、禁毒宣傳等一站式文明實踐服務攤位共同“開張”,帶來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居民群眾“沉浸式”體驗各類文明新風尚,現場其樂融融、熱鬧非凡。
自2017年“文明大篷車”進社區啟動以來,長樂區堅持每月深入村(社區)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集中活動,將便民服務、政策宣傳、文藝表演送到群眾“家門口”,參與志愿者達15000多人次。
駛過的是“大篷車”,落地的是文明的種子,在長樂處處綻放出以愛為名的文明之花。
市民群眾在“愛心茶攤”休息喝茶
長樂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窗口行業單位等共設119處“愛心茶攤”,擺滿解暑涼茶、礦泉水,還提供休息納涼、手機充電、雨天借傘等便民服務,切實為高溫天氣下的戶外勞動者和往來居民群眾送去一份夏日清涼。
除了“愛心茶攤”,還有漳港街道每月1日、15日為生活困難群眾免費提供生活用品的“愛心超市”,以及每年高考期間為考生開通的“愛心助考”直通車......
如今,長樂區正以“一生長樂”幸福品牌為引領,將文明實踐活動不斷推向深入,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城鄉群眾在文明之風中感受愛與溫暖。(長樂區融媒體中心 高維 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