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2023年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通過視頻連線,看望福州市社會福利院的老人和護理員,他特別強調,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
農歷正月二十九,是福州十邑地區特有的民俗節日——拗九節。這天,福州人用一碗甜甜的拗九粥來孝敬長輩,饋贈親友,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自2005年起,福州以敬老愛親為主題,組織社會各界連續21年舉辦“我們的節日·拗九節”系列活動,成為城市文明的鮮活注腳。
傳統民俗“邂逅”現代文明
25日一早,福州市晉安區世歐王莊外圍廣場,粥香四溢,歌舞歡騰,熱鬧非凡。廣場中間百人宴,老人笑語盈盈,品嘗著福“粥”;廣場四周被“福”主題文明市集包圍,人頭攢動,有非遺漆扇、公益義剪、移風易俗等互動體驗……這里正在舉辦2025年“我們的節日·拗九節”福州晉安區專場活動。
臺上表演喜慶熱烈,臺下老人座無虛席。
“活動辦得很好,很熱鬧,很開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孝道、尊老敬老,要一直辦下去。”82歲的鄭奶奶用一口夾雜著福州方言的普通話,連連夸贊道,手里的甜粥兩下就吃完了。
一碗熱氣騰騰的甜粥,溫暖著榕城的每一位老年人。
同樣在25日上午,福州市鼓樓區軍門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長者們一邊圍坐方桌,大口品嘗現場熬制的拗九粥;一邊欣賞傳統歌舞與新編快板同臺競秀;另一邊,義診區的醫生俯身傾聽,將健康關懷化作輕聲細語。
當天晚上,福州市社會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同樣為一碗拗九粥忙碌著,洗糯米、剝花生、削荸薺……
屋里熱火朝天,屋外歡聲笑語。“正月廿九復拗九,端粥端到家門口……”人群中傳來陣陣歌聲,原來是94歲的楊碧琳和90歲的楊碧瑜姐妹倆為大家唱起《拗九謠》快板。
當時,總書記視頻連線福州市社會福利院時,楊碧琳、楊碧瑜姐妹也在其中。“我們在福利院的生活,比‘粥’還甜!”楊碧瑜一邊吃著拗九粥,一邊回憶著當時視頻連線的畫面。她笑著說,自從2015年入住福利院以來,吃得好、住得暖、玩得開心,日子過得充實又快樂,真正實現了“有福之州,幸福老人”。
拗九節從民間走來,串起千家萬戶的溫情,也成為弘揚時代文明新風的載體。2005年,根據福州民俗專家的提議,福州市委文明辦等部門推動舉辦了首屆“拗九孝敬節”。從此,拗九孝老從一家一戶的兒女孝行,引導升華為了千家萬戶敬老愛老的社會風尚。2022年1月,“拗九節”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一碗“福粥”滋養滿城“粥香”
一支《福氣要來到》的幼兒舞蹈表演,將拗九節晉安區專場活動的氣氛推至高潮。當稚嫩的童聲說出“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時,臺下掌聲連連,老人臉上綻放出燦爛的笑容。
孝老愛親從小抓起。連日來,福州各學校紛紛發動學生參與相關活動,為長輩制作感恩賀卡,身體力行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在青少年心中厚植尊老敬老的道德觀念。“就中小學生而言,拗九節是一個學孝的契機。活動能夠加深孩子們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和理解,弘揚傳統美德,提升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福州教育學院附屬第一小學副校長蔡宗勝說。
孝道文化是中華傳統美德,不僅聯結著海峽兩岸,也是海外鄉親心中割不斷的鄉愁。“兩岸同根同源,敬老愛老習俗相通,拗九節活動對傳承中國傳統的孝道文化特別有意義。”72歲的在榕臺胞李再義說。“每年我們在海外還是會煮拗九粥、過拗九節。”美國福州十邑同鄉會會長林天歡深深體會到,“拗九”文化在海外鄉親心中始終占據重要地位。
一碗“福粥”,香飄榕城,潤養人心。拗九節前后,福建省文明家庭代表黃錦銓、福州市道德模范錢宏偉走進福州臺江區福德社區,慰問社區老人;福州文明家庭代表陳建英、福州市身邊好人陳賽華,在福州馬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老人送上熱氣騰騰的甜粥;福州愛心單位、企業沿街點位、路邊愛心茶攤等紛紛支起攤位,添上一鍋拗九粥,為市民游客送粥……
“拗九節能夠深入人心,關鍵在于從‘百善孝為先’入手,將一家一戶的兒女行孝,引導升華為千家萬戶敬老愛老的社會風尚。”福州市委文明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持續推動開展拗九系列活動,讓這一節日的優秀內涵與時代精神深度交融,讓這碗“福粥”持久溫暖榕城,滋養文明,持續打響“有福之州,幸福老人”品牌。
從百年前的民俗起源,經一方水土浸潤,有福之州用不變的甜糯滋味證明:文明,不在宏大的敘事,而在街頭巷尾的溫度;溫暖,無須驚天動地的壯舉,只要一顆敬老愛老的心。(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