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東南網2月26日報道(福建日報報業集團記者 朱曉潔)
夜幕降臨,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不少診室依然燈火通明。晚上7點,診室外仍有不少患者在候診。陳先生是一名大學老師,他因脾胃問題需定期復診,過去常為請假看病發愁:“一邊看病一邊擔心工作,現在下班就能來,心里踏實多了。”
2023年5月,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印發《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方案(2023—2025年)》,鼓勵有條件的醫療機構結合實際彈性安排門診時間,滿足上班、上學等人群的就診需求。
為破解“請假看病難”的困境,近期我省多家醫院推出夜間和周末門診。這一便民舉措背后,是醫療資源的重新調配與醫護人員的額外付出。記者走訪多家醫院,探尋這一服務模式的成效與挑戰。
患者就醫不再“請假難”
像陳先生這樣的患者不在少數,福州市中醫院五四北院區的李女士也對周末門診贊不絕口:“帶孩子看病不用耽誤上學,周末全家都能陪著來,省心不少。”
在福建省級機關醫院,周末門診的患者群體中,除了上班族和學生,還有許多照顧孫輩的老人,他們平日難以抽出一整塊時間就醫,因而也會選擇在周末前來就診。該院統計數據顯示,周日門診開設僅兩周,每次開診半日,就診人數已達300人次。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中醫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主任陳淑嬌回憶,夜診剛推出時,預約號兩天內便被搶光:“不少年輕人白天沒時間,晚上能帶父母來檢查,他們也更安心。”
從2024年起,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福建省級機關醫院、福州市中醫院五四北院區、福州市第一總醫院兒童專科院區、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龍巖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等省內多家醫療機構都推出了夜間或周末門診。
需要注意的是,區別于24小時全天候待命、不分科室的急診服務,夜間門診與周末門診屬于一種“延時服務”,是日常門診的合理延伸。通常情況下,夜間門診的就診時間多為晚上6點至9點,周末門診則大多集中在周六、周日上午,部分科室周末全天開診,為患者提供更為便捷的就醫選擇。
檢查更便捷 醫療服務更連續
福建省級機關醫院副院長嚴金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部分檢查項目如磁共振等,單次檢查耗時較長,若按正常工作日排期,部分患者可能面臨檢查延后的情況。
“以磁共振為例,一項檢查通常需要20至30分鐘,若一天只能完成20例檢查,有些患者就可能面臨當日無法完成檢查,還得再找時間請假的窘境。”嚴金柱指出,周末門診的開設有效分流了工作日就診壓力,方便患者合理安排檢查時間。
此外,周末門診的開設確保了治療的連續性。“如果關鍵治療時間點恰逢周末,而醫院未開診,患者只能推遲至周一,這將影響治療效果。”嚴金柱表示,周末門診的開設能從就醫便利性等多方面為患者帶來切實利益。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針灸科是該院首批開夜診的科室,該院針灸科主任戴榮水表示,夜間門診的設立堪稱一種精妙的平衡之舉,“白天科室的診療床較緊張,但是夜診時,夜診醫生就可以擁有相對充裕的診室與治療室資源,能夠接受治療的患者就更多了”。
為確保周末門診的醫療質量,多家醫院安排資深專家出診。院領導帶頭參與周末門診排班,各科室主任及高級職稱醫師均參與其中。
“我們不僅考慮到患者的就醫需求,也關注年輕醫師的成長。”嚴金柱表示,周末門診為年輕醫師提供了展示專業能力的平臺,有助于其積累臨床經驗,建立患者群體。同時,這一安排也便于醫師在兼顧病房工作的同時,通過周末門診維持患者群體,實現醫療服務的連續性。
據了解,多家醫院在推出夜間、周末門診的同時,也對影像科、檢驗科、藥劑科等輔助科室進行了統籌規劃,福州市中醫院五四北院區、福建省級機關醫院、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等在夜間和周末門診期間,確保CT、超聲、磁共振等影像檢查服務正常開放,檢驗科也提供常規化驗服務,藥劑科則安排專人值班,保障患者能夠及時取藥。
醫院多舉措平衡醫患需求
當然,延長服務時間也意味著更大的工作量。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腦病康復中心主任尹鷺峰每周日上午出診,門診量常常超過20人次,有時甚至超過工作日,“工作量大了,但患者少些麻煩,值得”。
該院康復二科副主任醫師林莉莉坦言,夜診是她最忙的時候。“很多孩子放學后才能來調理,正常體質調理一周需要2~3次的治療量,在開設夜診和周末門診之后,就能保證孩子不會中斷治療。”
林女士就是一位受惠于夜診的患者,她在一家銀行工作,因工作壓力大,長期焦慮并伴有嚴重的頸部疼痛,白天工作難以請假。“幸好有夜診。”林女士說,經過一段時間的針灸治療后,她的癥狀明顯改善。如今,她每周都會定期前來復診。
據了解,為了調動醫生的積極性,多家醫院推出了激勵措施,包括績效補貼、彈性排班、職業發展支持等。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付海英表示,醫院設置了彈性排班與團隊協作,組建夜間門診團隊,與日間醫生輪崗,避免同一醫生連續加班;鼓勵年輕醫生參與夜間值班并給予調休補償,并在工作量認定等環節予以傾斜。為夜班醫護提供休息室及相關技能培訓,提升團隊凝聚力。推行預約制、分時段就診,減少無效等待;通過艾灸罐、電針儀等中醫設備輔助治療,降低人工操作強度。
福建省級機關醫院同樣采取了調休、績效獎勵等舉措,多管齊下,緩解醫護壓力,調動醫務人員的積極性。醫院方面表示,未來還將進一步細化專科設置,以擴大診療范圍,滿足更多患者的就醫需求。
記者手記
在采訪調研中,記者發現,目前夜間及周末門診多以眼科、口腔科等高頻需求科室試點。但像內分泌、外科、婦科、腫瘤等專科,患者需求高,此類服務才剛起步。
不少醫院管理者坦言,確實面臨一些現實挑戰,如醫護人員負荷、患者就診習慣差異、水電安保等運營成本增加,如何避免醫生因過度工作而產生職業倦怠與精力損耗?如何借助數據分析實現醫療資源的高效利用與合理分配?這些都是管理者需要統籌規劃的。
如今,DeepSeek在我省多家醫院已實現本地部署,未來或可結合數字化工具(如智能排班、遠程監測)和多元化服務模式,形成更靈活、可持續的全時段醫療服務網絡。便民醫療服務有望從單純的“時間維度便利”向“全方位服務優化”實現質的跨越。期待夜間及周末門診能夠形成一批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為廣大患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便捷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