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在文明創建的進程中,莆田市城廂區積極探索創新,將關愛青少年成長與社區文明建設緊密相連。如今,家門口的青少年宮成為文明新陣地,不僅為孩子帶來多元教育,更凝聚起社區鄰里情誼,讓文明之光在家門口點亮。在這里,少年兒童的成長之路與社區文明發展同頻共振,一幅充滿活力與溫暖的文明生活畫卷正徐徐展開。
2月22日,正值周末,地處龍橋街道的城廂區社區青少年宮人來人往,家長帶著孩子依次進入各個教室入座。當日開設美術、口才、書法、圍棋等7類校外素質教育課。
圍繞破解少年兒童放學“無人管”、假期“看護愁”難題,今年1月,城廂團區委主推的社區青少年宮啟用,采用團企協作模式,整合校外素質教育機構、實體書店、研學基地等資源,構建“一鎮街一少年宮”格局。首批落地運行的3處社區青少年宮分布在霞林街道、龍橋街道、常太鎮。
首批落地運行3處社區青少年宮
當日是龍橋街道社區青少年宮成立后,首期校外素質教育課開課,為周邊3公里范圍內的社區孩子提供“步行15分鐘即達”的課外教育。記者在現場看到,社區青少年宮設有少先隊隊室、紅領巾閱讀角、青少年心理輔導站以及各個素質教育課教室。透過書法教室玻璃窗望去,教師在黑板上一邊示范書寫,一邊講解:“橫、折、豎在中間。”講臺下孩子們認真聽講,提筆書寫。
口才課堂孩子們認真聽講
“孩子上小學,正是學習硬筆書法的黃金時期,得知社區青少年宮招生,我們就來報名。這里距離我家就10分鐘路程,不用搭車,步行就能到達,接送很方便。”家長吳美麗說。
“我們就住在泰安名城小區,社區青少年宮就在小區里,樓上樓下,一碗湯的距離,太便利了。”舞蹈教室外,家長許珊珊看著女兒翩翩起舞,很是開心,一改日常周末“宅”家的情況,家長和孩子都來接受藝術熏陶。鄰里之間因孩子共同學藝,經常往來,交流多了,相處更為和諧。
教師為學生提供悉心指導
城廂區社區青少年宮課程負責人林麗鳳告訴記者,校外素質教育課程包含人文、科技、藝術、體育、傳統文化、非遺傳承等多元領域,讓“家門口青少年宮”成為少年兒童培養興趣的沃土。
城廂區團區委書記許羨介紹,聚焦居民對文化教育的熱切期盼,社區青少年宮傾力打造普惠優質的校外素質教育課程。今年春季課程,還推出“獎優濟困”計劃,提供50個公益學位,供駐莆田當地部隊軍人子女、雙警家庭子女、省市高層次人才子女、困難家庭子女及近三年內城廂區區級及以上共青團、少先隊類榮譽表彰獲得者或其子女免費就學。此外,城廂區還在全市首創為臺胞子女提供社區青少年宮公益學位。
“關愛就在身邊、關懷就在眼前。”作為市高層次人才,龔鵬受益于“獎優濟困”的福利,為孩子報了美術課,培養興趣愛好,充實課余生活。(莆田市委文明辦 湄洲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