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八一路50號(整改前)洪志明 攝
“小區的墻新了、燈亮了、道路也平整了,這個年過得既安心又舒心。”2月13日,在延平區建工大廈旁的居民樓里,居民陳金明對前來拜訪的朋友們介紹。每每談起自己居住20多年的小區大變樣,他都特別興奮,“小區經過一番改造后煥然一新,家里的客人都變多了。”
該小區是原糖酒副食品公司宿舍樓,兩棟樓有著40多年的歷史。隨著歲月流轉,電線、排水管網老化,“空中飛線”現象嚴重,影響美觀;小區一角長期閑置倉庫堆滿了廢舊物品且有傾倒風險;道路凹凸不平等問題凸顯,時常有居民崴腳、摔倒,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哪里不行改哪里,缺什么就補什么。”四鶴街道紫芝社區黨委書記魏水珍說,在了解到居民群眾的困難后,社區工作人員逐戶走訪片區居民征集整改建議,并迅速敲定方案,于去年3月開始對小區進行施工改造,在年前完成了大部分的工程。
八一路50號(整改后)洪志明 攝
記者在小區入口處看到,四個大燈籠鮮艷紅亮,地面設置了電動升降地樁,防止小汽車隨意進入;小區內,曾經閑置的倉庫如今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規劃合理帶充電功能的電動車、摩托車停車棚,車輛有序地停放,一旁的微型消防站和中式宣傳欄整齊劃一;坑洼不平的地面改造成瀝青地面,天上的“飛線”也隨之入地;居民樓也重新刷過墻漆,并更換污水管網,騰挪出更多的公共空間,整體環境煥然一新。
小區隔壁的建工大廈商鋪區域,曾被污水問題深深困擾。“因地下排污管道年久老化,喪失排污功能,導致污水外溢,惡臭彌漫,居民不敢開窗,行人紛紛繞行。”魏水珍介紹,當挖開地面后,發現現有條件無法修復管道,且附近埋有國防光纜,施工難度極大。
在延平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四鶴街道牽頭聯合城管、市政、交警等多部門商討,最終確定方案。經過緊張施工,新管道鋪設完成,污水排放恢復正常,周邊恢復整潔,居民生活重回正軌,商戶們也不再為此發愁。
“看到孩子們在這塊空地上自由地玩耍,我就特別開心。”魏水珍說,片區從“暮氣沉沉”到“朝氣蓬勃”的蛻變,讓她倍感欣慰。(閩北日報記者 朱宇 通訊員 洪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