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2月13日,國家發改委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發布全國2024年城市綜合信用指數排名,在全國36個省會及副省級以上城市中,廈門獲得2024年12月單月及2024年度排名“雙第一”。
城市信用狀況監測,是國家發改委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對全國600多個城市信用狀況進行的動態監測評價,是觀察中國城市社會信用情況的重要窗口。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水平是城市“軟實力”、綜合競爭力和營商環境優劣的重要體現,對促進國民經濟循環高效暢通、擴大對外開放、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防范化解風險有著重要作用。
廈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發改委以綜合改革試點為統領,勇于探索試驗、探路先行,按照堅持“法治引領、數據為基、應用導向、創新驅動、注重實效”,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全方位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創新力度大。作為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廈門出臺了全國副省級城市首部地方社會信用條例,上線全國首個地方“信易貸”平臺,全國首創“港航信易貸”,在全國率先推出信用就醫、信用停車、信用借閱……一批原創性、引領性的信用改革創新經驗在全國全省得到復制推廣。
應用場景多。廈門以應用場景為導向,以信用小切口推動大改革,在惠民便企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個人信用白鷺分應用場景達100多個,解決了經營主體和市民關心關切的痛點問題。行業部門積極開展信用監管、信用激勵等應用。
數據應用廣。廈門不斷挖掘信用數據價值,較早構建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與金融機構、行業龍頭機構共建“信用信息金融開發應用實驗室”“信用+交通物流”等10個聯合實驗室,為廈門數據港建設探路先行。全市已歸集69個部門17億余條數據,信用大數據創新中心信用數據市場化應用達300余億條。
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廈門將以國家城市信用監測為抓手,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提升人民群眾和經營主體的信用獲得感為出發點,持續打造廈門信用金字招牌,探索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助力廈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加快構建“4+4+6”現代化產業體系、打造新發展格局節點城市,為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作貢獻。(廈門文明網 廈門日報記者 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