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新羅模式”
文明風2月13日訊 作為全國第二批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區,新羅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善運營機制、深化資源整合、豐富實踐活動。持續深化開展“大愛龍巖·福見新羅”主題活動,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向縱深發展,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新羅模式”。
夯實基礎,筑牢文明實踐“硬實力”
新羅區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作為一項基礎性、戰略性、長期性的重要任務抓緊抓實。由區委書記擔任中心主任、志愿服務總隊隊長,全區構建了以區實踐中心為龍頭、鎮(街)實踐所為依托、村(社區)實踐站為基礎的三級貫通聯動體系,形成了區、鎮(街)、村(社區)“三級書記”牽頭抓、負總責的良好工作格局。
全區樹立“一盤棋”的思想理念,推進“中心+所+站+”工作模式,堅持探索“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方式方法,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科技、教育、文化資源的優勢,在建成20個鎮(街)實踐所、356個村(社區)實踐站、20個工作站、69個實踐點、1個特色點,2個全國首批新時代文明實踐院士基地——龍巖新時代文明實踐謝聯輝、謝華安院士基地的基礎之上,深化拓展“循跡再奮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提質培優工程,結合“聚力紅土鑄魂 奏響龍巖強音”行動,打造龍巖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特色點和培育點。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文明實踐陣地與鄉村文化會客廳一體建設。多維整合各類優質資源,提升資源配置,精選一批基礎設施好、隊伍建設有特點、活動開展有成效的文明實踐陣地,連點成線,擴線成面,探索打造“陣地共建、活動共聯、隊伍共育”的文明實踐綜合體,有效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檔升級、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
健全機制,提升文明實踐“凝聚力”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采取“3+1”運行管理模式,“3”分別為志愿服務促進中心、志愿服務孵化基地和新時代文明建設展覽館,“1”為文明實踐云平臺。其中孵化基地孵化了項目18個、組織25個、人才33名;展覽館自對外開放以來,有500余個團隊,1.2萬余人前來參觀,入選首批福建省“循跡再奮進”提質培優工程文明實踐單位;云平臺目前有11614名志愿者、546個志愿服務團隊入駐,實施“四單制”模式,推行建立志愿服務積分兌換激勵制度,實現供需雙向互動和線上線下同頻共振。
同時,以機制創新激發內生動力,成立工作專班,建立掛點調研制度,組織全國、省級文明單位與實踐所、站、特色點、基地開展結對共建活動,為全區文明實踐活動增添生機和活力。完善投入保障機制,由區財政撥款500萬元作為建設實踐中心主陣地費用,每年分批次對一些基礎薄弱實踐陣地下發補助經費。成立“大愛龍巖·福見新羅”新時代文明實踐基金會,籌集善款22.78萬元。
拓寬載體,增強文明實踐“向心力”
中心原創以“羊角花”為主要元素的Logo和主題曲,設計創造一批體現新羅文明實踐豐富內涵的公益廣告、文創產品,為新時代文明實踐謝聯輝、謝華安院士基地原創以歌頌院士精神為主題的歌曲《脊梁》,以強大的精神文化力量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活動提質增效。
注重典型示范帶動作用,涌現了全國最美志愿者翁艷麗、“中國好人”盧榮加、省道德模范蔡紅蓮,省最美志愿者羅凌峰、王慶彬以及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中城街道北門社區、紅坊鎮紫金山社區等一批先進典型。在全省組織開展的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新羅區推薦的“讓孩子有發小”等6個志愿服務項目榮獲優秀獎。2024年4月底,適中鎮謝華安院士基地以“弘揚院士精神 聚力打造文明實踐新品牌”為題代表龍巖市在全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循跡再奮進”工作推進會上作典型經驗交流。11月底,謝華安院士基地代表龍巖市參加省委文明辦舉行的“文明實踐我行動 提質培優再奮進”現場案例交流展示。去年以來,新羅區以“零距離·萬人行”文明實踐活動總品牌為抓手,組織開展“我在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過佳節”“一月一主題”“學雷鋒 文明實踐我行動”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第二屆龍巖中心城區“迎中秋·慶國慶”文明杯乒乓球邀請賽等2400余場次各類主題文明實踐活動。結合“大愛龍巖·福見新羅”新時代精神文明品牌,圍繞九大專項行動,策劃百項暖心工程,精選15項重點項目,發放各類補助資金近1.7億元,惠及群眾90余萬人次。
下一步,新羅區將進一步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不斷凝聚合力、積蓄能力、提升動力、激發活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提升、活動提效、宣傳提質行動,彰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羅“韻味”,讓文明實踐“熱起來”,群眾心田“暖起來”、百姓生活“美起來”。(新羅區委文明辦 闕曉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