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東南網1月24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徐士媛 戴敏 羅小春)
23日,一場熱鬧非凡的圩市剛過,龍巖市上杭縣中都鎮的村民又迎來了一場新“集會”。當日,2025年福建省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服務活動在中都鎮集鎮舉行,超過5000名當地百姓參加活動,現場人聲鼎沸、節目精彩紛呈,人氣指數比年貨云集的圩市還要高。
此次我省“三下鄉”活動為上杭人民帶來了文藝演出、物資贈送、非遺文化展示、科普宣傳、健康體檢等122項現場服務,使優質服務直抵老區基層。
上午8時許,和煦的暖陽普照閩西大地。“三下鄉”活動現場,由一頂頂紅色帳篷搭建起的服務點綿延800多米,工作人員和志愿者手腳麻利地擺物資、設欄桿,為活動做最后的準備。
活動還未正式開始,已有不少村民在現場聚集。“看起來不錯,有好多小禮品。”“等下可以去體驗一下VR科普,我還沒玩過呢。”“我一大早就趕了過來,沒想到人已經不少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換信息,語氣中透露著期待。
在活動現場,人氣最旺的當數醫療服務區。
“醫生,我最近經常感覺頭暈,是不是高血壓啊?”58歲的中都鎮村民何屬連近期被眩暈困擾,得知在“三下鄉”活動中有專家會診,她趕忙前來問診。
“目前看來不像高血壓,更像耳石癥的癥狀,平時注意休息,如果頭暈再次發作,做動作一定要緩,待好轉后及時去醫院就醫。”仔細了解何屬連的情況后,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嚴年文耐心囑咐。
除了多家省級醫院專家到場開展義診,現場還提供心電圖、血壓、骨密度、血糖等各類檢測以及眼科篩查服務。上杭縣下都鎮五豐村的村民劉女士和丈夫特意請了半天假,帶著家里的老人一起來體檢。“今天體檢全部免費,這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也提醒我們要多關注身體健康。”劉女士說。
現場,展現我省優秀傳統文化的服務點成了亮麗風景,吸引不少群眾駐足。中都鎮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華詩教單位,文化氛圍濃厚也成了今年“三下鄉”活動的顯著特點。
“福”文化喜氣洋洋。省委宣傳部服務點前,大家排起長隊領取“福”文化帆布袋;省文聯服務點前,工作人員給大家寫下一副副滿含祝福的春聯;拓印體驗活動臺前,古籍修復師指導大家拓印“福”字……“今天剛好是南方小年,帶個‘福’字回家,幸福滿滿!”江大爺左手捧對聯,右手提年貨,笑呵呵地說。
非遺文化匠心獨運。畬族服飾溢彩流光,民族風格鮮明;客家剪紙精巧繁復,一張紅紙變幻出無限姿態;蟳埔簪花燦爛奪目,彰顯海洋文化特色;客家木偶戲唱腔抑揚頓挫,提線木偶動作活靈活現……我省非遺特色文化集中展示,令人大開眼界。
手工文創精巧有趣。體驗柘榮剪紙、四堡雕版印刷,制作手工織布福袋、手工漆扇……各式DIY活動讓參與者真切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孩子對漆扇制作特別感興趣,能夠讓孩子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收獲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我們也很開心。”龔女士拿著女兒剛剛制作完成的漆扇說。
今年“三下鄉”活動還增加了不少創新元素。“快過來,這里有好多軍事設備展示,還可以體驗射擊!”在省委宣傳部服務點前,今年新增的全民國防教育互動體驗項目吸引了不少軍事愛好者的目光,大家摩拳擦掌,等待著體驗模擬射擊和戰地救護。此外,“閩人智慧”互動展區、海洋文化宣傳展區等同樣是第一次亮相我省“三下鄉”活動,進一步拓寬了服務的寬度、廣度。
除了現場集中服務,今年我省“三下鄉”活動還組建了理論政策宣講、紅色文化宣講、林業技術培訓、禁毒知識科普、健康知識講座、醫師現場帶教等6支小分隊,深入基層開展志愿服務,將黨的精神和政策送到千家萬戶,將溫暖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臨近中午,活動也迎來尾聲。紅圍巾、中國結、紅春聯……大家拎著各種小禮品,臉上洋溢著笑容,收獲滿滿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