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社區是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基層治理水平的體現。聚焦中國式現代化,要做好新時代志愿服務工作,促進志愿服務融入基層社會治理,讓志愿服務人人可為、處處可為。
去年以來,安溪縣委社會工作部按照《關于開展社區(小區)近鄰志愿服務的工作方案》和《泉州市社區(小區)近鄰志愿服務“186”工作導則(試行)》的部署要求,深化開展近鄰志愿服務活動,致力營造積極、濃厚的社區志愿服務氛圍,為基層治理升溫著色。
構筑15分鐘志愿服務圈
日前,鳳城鎮東北社區組織志愿者開展人居環境專項整治行動。記者看到,志愿者們自帶撿拾夾、掃把、垃圾袋等清潔工具,對雜草落葉、廢棄物、煙頭、塑料袋等雜物進行清理……
“去年以來,社區依托志愿服務驛站,整合共駐共建單位、居民志愿者、黨員干部等多方資源力量,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定期開展環境整治、健康義診、消防演練等各類志愿服務活動,把暖心、貼心的服務送到居民‘心坎上’,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截至目前,共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100多場次。”東北社區黨委書記陳亞蘭說。
東北社區僅是安溪縣開展近鄰志愿服務活動的一個典型縮影。據悉,安溪縣秉承“一站多能”理念,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暖“新”驛站、工會驛站、婦女兒童之家等現有資源,因地制宜布設藍湖社區、東北社區等37個志愿服務驛站,為志愿服務便利開展提供支持保障,構筑“出戶可及、群眾便利”的“15分鐘志愿服務圈”。
縣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章興南介紹,安溪縣開展“暖冬行動·志愿服務進小區”主題活動以來,將小區作為志愿服務主陣地,組建各類小區志愿服務組織167個,小區志愿服務隊組建率達100%,構建了“1+8+N”小區志愿服務格局,打通服務居民“最后一公里”。
與此同時,縣委社會工作部廣發《倡議書》,全面推進“把志愿組織建在小區”工作,積極引導居住在小區的“兩代表一委員”、機關干部、老黨員老干部、黨員群眾代表等加入到小區志愿者隊伍,有效推動組織在小區建立、資源在小區集聚。截至目前,共新招募志愿者5142名。
“一個人做很多,不如很多人都來做一點。”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到錦繡家園小區志愿服務中來,退休干部李澄清擔任黨員樓長后,自發組建一支由老黨員組成的“文明停車”糾察隊,每天在下班期間自發在小區內巡邏糾察,經過一番整治,小區一改往日形象,狠狠剎住車輛亂停違停之風。
正能量的傳遞有著滾雪球般的效應,“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已經成為眾多社區居民的默契和追求。章興南告訴記者,安溪縣推行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推動培育“童夢啟航”“鄰里集市”“愛心剪益”“板凳課堂”等品牌志愿服務項目,實現志愿服務和小區居民需要精準對接,讓更多具有專業技能的志愿者找到“用武之地”。截至目前,共開展近鄰志愿服務328場次。
探索“社工+志愿”新模式
2024年12月4日,在參內鎮金悅社區,志在“讓小區閑人變電商達人”的安溪電商協會志愿服務隊,正免費為該社區的50名“寶媽”們進行電商培訓。
2024年11月16日,在“回鄉獻愛心 健康伴你行”志愿服務活動現場,26名來自廈門市知名醫院的安溪籍專家,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深厚的醫學知識,為到場群眾提供精準診療和細致解答。
志愿服務,暖心為“鄰”!類似于這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得到了眾多群眾的點贊。
近段時間來,安溪縣委社會工作部全面統籌登記在冊的1400余個志愿組織和14.2萬名志愿者,根據地域、職能和優勢,根據就近就便原則,鼓勵各志愿服務組織主動與1—2個村居或者社區(小區)對接聯系、結對共建,策劃開展更多接“地氣”的志愿服務項目,為社區居民提供更精細化、精準化服務。
安溪縣委社會工作部部長楊炳福告訴記者,安溪縣堅持以心系“萬家燈火”、情牽“柴米油鹽”的情感,鼓勵志愿服務組織聚焦群眾最經常反映的消防系統損壞、電梯頻繁故障、下水道堵塞、路面破損等13個問題,開展了一系列接“地氣”的志愿服務活動,讓志愿服務“飛入尋常業主家”,為構建“刺桐厝邊·睦鄰善治”添磚加瓦。
不僅如此,為了讓近鄰志愿服務趨于常態,縣委社會工作部統籌好24個鄉鎮社工站、3056名持證社會工作者,搭建溝通交流平臺,積極探索“社工+志愿”的新模式,在養老、助殘、法律等領域開展專題活動,切實構建“社會工作者引領志愿服務,志愿服務推動社會工作”的互動格局。
“社區居民平常需要什么,我們就開展什么樣的志愿服務。”楊炳福說,聚焦群眾需求,縣委社會工作部引導社區在每個小區的顯眼位置張貼“您的心愿我們來圓”二維碼,根據實際情況以“居民點單,社區派單,志愿者接單”的服務模式,為居民定制專屬志愿服務。
有事“搭把手”,遇事“幫個忙”,難事“牽根線”……行走在社區(小區)的志愿服務,成了溫暖人間的最美風景。楊炳福表示,下一步,將通過設立“積分兌換”“時間銀行”等激勵機制,開展志愿者和志愿團隊星級評選認定等多種形式,不斷提升志愿者的成就感和榮譽感;大力宣傳展示小區近鄰志愿服務成果和優秀典型,進一步激發居民群眾參與服務熱情。(安溪縣融媒體中心記者 章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