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新春將至,年味漸濃。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年關將至,孝老敬親、祈福納祥、走親訪友、闔家團圓是中國年亙古不變“年味”。
日前,在漳州古城,集音樂、舞蹈、雜技、戲曲等多種形式于一體的漳州市薌城區石亭街道塘邊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高蹺隊小小非遺傳承人身著傳統花木蘭服飾,腳踩高蹺、手舞紅旗,自信從容地展現行走的“空中舞蹈”技藝,童真童趣的文化演繹吸引許多市民游客駐足觀賞,喝彩不斷,為市民游客帶來新體驗和新感受,更好地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誠哉,優良的傳統習俗一直是春節獨有的儀式感,也是中華兒女最淳樸的傳承。揆諸當下,諸如貼春聯、剪窗花、年夜飯、守舊歲等優秀傳統習俗依舊是體現中國傳統春節獨有“年味”的關鍵一環。但與此同時,違規燃放煙花爆竹、聚眾賭博、沉迷網絡、斗酒貪杯等弊端弊俗在某些地區依舊存在;“超標年夜飯”“變味壓歲錢”等惡習惡風在某些場合仍然層出不窮,凡此種種皆成為文明中國年的攔路虎、絆腳石。
物無惘然,必有其理。因此,講文明、樹新風、揚正氣、促和諧,引導群眾摒棄鋪張浪費、違規燃放、貪杯酗酒等陳規陋習,樹立勤儉節約、文明健康的過年觀念,才能真正讓文明之風“吹入”尋常百姓家。
讓文明新風“立”起來,以建章立制樹立春節新風的基礎。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應出臺具體的工作方案,明確春節期間倡導的新風尚和需要摒棄的舊習俗。這些方案應涵蓋公益宣傳、典型示范、文明實踐等多個方面,確保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推進。通過制度的規范,為樹立新風提供堅實的保障,讓每一個環節都有章可循。
讓文明新風“活”起來,以傾聽民意擘畫春節新風的藍圖。是了解民情、找準問題的關鍵。在春節新風樹立的過程中,我們應深入基層,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通過調研,了解群眾對春節新風的認知和接受程度,發現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推動工作的落實。只有真正了解群眾的需求和期望,才能讓新風樹立工作更加貼近實際、深入人心。
讓文明新風“亮”起來,以宣傳引領擴大春節新風的范圍。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渠道和平臺,廣泛開展春節新風的宣傳活動。通過建設家風家訓展示欄、發放宣傳冊、舉辦文藝演出等方式,將新風尚的理念傳遞給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同時,我們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線上互動和宣傳,擴大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這些宣傳活動和項目不僅傳遞了新風尚的信息,更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人們的觀念和行為。
“新春揚正氣,佳節樹新風。”綜上所述,探驪當下,樹立時代新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需要從制度、調研、宣傳等多個方面入手靶向發力,不斷推動移風易俗工作見行見效、走深走實。唯有如此,方可讓文明、科學、綠色、儉樸的社會新風尚在春節期間乃至全社會中牢牢扎根,共筑新春文明和諧新風尚,共譜社會文明進步新華章。(漳州110 周耀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