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東南網1月13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賴昊拓)
當前,福建省正面臨人口老齡化和生育率下降的雙重挑戰。據統計,截至2023年末,全省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達17.88%,而新生兒人口連續兩年下降。
近年來,為解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與幼兒托育資源浪費等問題,我國多地正在試點“老幼共托”模式,一站式解決居民養老和托育難題。為此,省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委員、福建省委會常委,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吳棉國建議,應推動“老幼共托”模式健康發展。
制定符合“老幼共托”融合服務體系的規劃和保障措施,建立跨部門協調機制,明確各主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對參與“老幼共托”的單位給予資金補貼、稅費優惠等支持,加大對該模式的宣傳推廣,鼓勵引導民營資本參與。
選擇條件較為成熟的區縣或養老、托育機構先行先試,從老幼人群各自的行為特點和需求出發,對場地、設施等進行改造和提升,并結合試點實際探索不同模式,如將普惠托育點嵌入養老服務驛站、將養老服務中心搬進幼兒園、在社區長者服務中心布局托育點等,對有效做法加以總結并向全省推廣。
制定激勵政策吸引更多人員進入“老幼共托”領域,逐漸形成持續、穩定的人才供給體系。鼓勵高校開設專門課程,系統性傳授老年護理與幼兒保育的雙重技能知識;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同開發“老幼結合服務”課程體系和實習基地等,定向培養專業化人才;鼓勵對現有養老、幼教服務人員進行交叉技能培訓,不斷提升服務人員的職業技能。
吳棉國認為,支持新模式健康發展,還需逐步完善“老幼共托”服務標準與監管機制,建立定期檢查和評估制度,強化機構自我監管和社會監督;建立健全常態化聯席會議制度,確保相關部門在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過程中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