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建設古榕公園、濱江文化主題公園,建設古厝展館、回族民俗文化館,打造特色經濟商業街、city walk路線……當前,福清3個城中村改造工程又有新進展。
福清市按照“示范先行,逐步推廣”的框架思路,將宏路街道石門村、大埔村,石竹街道北前亭村3個村列為城中村改造試點村。改造完成后,將為全市城中村改造全面推行積累經驗。
石門村:一村三公園
違建鐵皮房在轟隆聲中倒下,亂糟糟的纜線被梳理規整,老舊的外墻刷上了磚紅色的漆面……走進石門村改造現場,記者看到了一幅如火如荼的改造畫面。
“此前,村里的路太窄了,消防車、救護車都很難進來,而且之前連個像樣的公園都沒有,是該好好改造了。”石門村村民老陳告訴記者,改造前,部分雜亂無序的纜線不僅存在安全隱患,還不美觀。
石門村北至清昌大道、南至清盛大道、西至福融路、東至福人路,位于太城溪環抱之中。按照城中村改造計劃,石門村改造預計總投資約1.18億元。其中一期包括建設古榕公園、纜線規整、道路白改黑、主村道景觀提升等8個項目。2025年春節前,力爭完成古榕公園、微型公共停車場、公共活動廣場、村莊入口景觀提升等多項工程。
“石門村改造以后,將實現一村三公園。”福清市城中村改造工作指揮部綜合協調組工作人員介紹說,石門村計劃建設古榕公園、福人路帶狀公園以及太城溪公園3個公園。其中,古榕公園以村中的古榕樹和石門舊稱“榕門”為靈感,以葉向高的“夢徑曲穿方外洞,榕門斜樓澗邊橋”詩句為設計理念,選取“橋、方外洞、榕門”為元素進行設計,同時在公園內植入消費場景;福人路帶狀公園是利用路旁線性空間,打造運動、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帶狀公園;太城溪公園則借鑒九畝底公園,以宜游、宜享為特色,打造集吃、喝、玩、樂、游于一體的高品質公園。
除了村內的環境提升、服務配套升級,石門村改造還注重打通村莊對外的重要通道,計劃通過打通福環路等重要通道,讓點與點接續,形成市政道路、消防安全、休閑景觀3個閉環,拓展城市空間,實現村莊環境品質新躍升,將石門村打造成為開放包容、新舊融合的城市社區,實現城市發展與舊村更新相促進、新老居民共融合,讓居民共享城市發展的紅利。
大埔村:“回”味無窮的多元民族村
一座橫跨龍江的大埔大橋讓這座藏身于鬧市之中的大埔村為人所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大埔村戶籍人口里,回族人口占比高達45%,是名副其實的少數民族村。多元民族融合的風貌,在大埔村隨處可見。這也成為大埔村城中村改造的重要出發點。
大埔村位于龍江南畔,宏路街道東南側,被龍江和關溪環抱。走進大埔村,數十棟回族特色建筑令人眼前一亮。城中村改造項目之一的樹下空間口袋公園,正在開展清表工作,初具雛形。“此前,村里缺少一個休閑游玩的地方,將來有這樣一個開放場所,村民都十分期待。”村民老丁說。
大埔村戶籍人口不到3000人,但外來人口多達1.5萬人,村莊承載能力不足,村路邊機動車“見縫插針”不僅阻礙了通行也存在安全隱患。本次城中村改造力求通過提升人居品質,增加公共服務配套、商業配套、市政設施等方式,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質。據了解,大埔村改造總投資約6353萬元,村民期盼的道路白改黑、停車場、微型消防站、路燈、立面改造、“兩違”整治、纜線規整、主路兩側景觀提升、智慧設施等都涵蓋在改造計劃之中。
而突出大埔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自然景觀,則是大埔村改造的最大亮點。大埔村的回族人口里,以“丁氏”居多。建于1929年的丁氏宗祠是福清唯一一座土木結構“回字”型祠堂,保持著回族建筑的風格。前王新厝、前王舊廳、后王宅、多棟“王氏”古宅以及玉崗書院等組成了一片古厝群。
以“丁家里”“王家里”為核心,大埔村計劃打造兩大文化體驗區。在“丁家里”打造民族文化體驗區,建設回族民俗文化館、手工作坊、“回味大埔”景觀等,展示回族文化、回族舊物,讓市民游客體驗回族手工藝;在“王家里”打造耕讀文化體驗區,建設研習基地、農耕文化展館、古厝茶館、南洋舊事、文化廣場等,展示農耕物件和大埔先民下南洋的故事,引入咖啡、茶等輕食餐飲。
目前,以前王新厝、玉崗書院為核心打造的大埔古厝展館、以丁氏宗祠為核心的大埔回族民俗文化展示館、濱江文化公園(一期)等子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推進中,預計春節前完成。
依托大埔社區的區位優勢、民族文化優勢,未來,大埔村將成為江畔古韻、民族融合的幸福和諧家園,實現城市發展與舊村更新相促進、多元民族相融合、江景與城(村)景相呼應。
北前亭村:夜韻·煙火·潮生活
夜幕降臨,清宏路、永福路的北前亭村段燈火璀璨、人聲熙攘、熱鬧非凡。
北前亭村緊鄰融僑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年輕人為主的外來人口居多。年輕的活力激活了北前亭村的夜色經濟,也帶動了村民收入的增長。
但在繁榮夜色經濟之下,北前亭人也有煩惱:“雜物亂堆亂放,擔心發生火災”“村里的監控太少了,讓人沒有安全感”“停車位太少”……如何既能滿足村民的生活需求,又能保障年輕人喜歡的夜色經濟持續繁榮?
北前亭村改造項目立足群眾需求和夜色經濟發展需求,生成多個項目,總投資約8721萬元,規劃“一帶、三片、多要素”的空間結構,“一帶”即以太城溪為紐帶,依托荔枝公園向南延伸,打造“公園+”復合型活力帶;“三片”即以何厝為核心的產城融合片,以融僑小學、大淵堂戲院、村民活動中心為片區核心的文教生活片;以蔡厝、叁福里夜色經濟商業街為核心的經濟片。
同時,在改造中,北前亭村一手抓滿足生活需求,打造高品質和諧宜居家園,一手抓發展多元夜色經濟,打造沉浸式、網紅打卡街區,實現滿足群眾生活、發展夜色經濟“兩不誤”。
在打造高品質和諧宜居家園方面,北前亭村通過道路、環境、消防、市政、公園、廣場等基礎配套設施的增加和完善,提升居民的生活舒適度。在打造沉浸式、網紅打卡街區方面,計劃打造蔡厝文化客廳、古厝光影秀,植入文化展示、國潮體驗、文創、古厝咖啡等年輕業態,形成夜游引爆項目;依托清宏路、福通路、清展街、北前亭路等,打造夜宵攤點、集裝箱餐飲、無明火餐車等不同夜色經濟,結合city walk路線,形成“夜間活力環”。
“村”之煥新助力“城”之崛起。城市更新,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福清堅持“留、改、拆”并舉,針對各城中村實際問題實施“一村一策”,以安全提級、設施完善、環境宜居、資產盤活、文化傳承、精細管理、黨建引領等八大板塊重點推進,逐步提升城中村的宜居宜業水平,進一步提升福清改革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升城市美譽度及人民獲得感。(福清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