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新年第一周,潯中村舉辦移風易俗活動。鄭永集 供圖
在德化縣城區中心區域,有一個人杰地靈、產業興旺、宜居宜業的村莊——潯中村。作為全縣唯一的全國文明村,潯中村始終以昂揚的姿態走在文明鄉風建設的前列。
近年來,潯中村在鄉村文明建設的征程上大步邁進,尤其在殯葬移風易俗領域,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積極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全力建強“一約四會”,大力推進移風易俗,精心培育鄉風文明。
紅白理事會作為移風易俗的先鋒隊,更是別出心裁。潯中村將“移風易俗文明操辦婚喪村規民約”精心編撰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經”:“新時代、風尚高、婚喜事、簡辦好、講文明、樹新風……”這簡潔明快、押韻順口的語句,仿佛帶著神奇的魔力,一經問世,便迅速在村民間流傳開來。但理事會成員們并未就此滿足,他們深知,要想讓文明理念真正落地生根,還得創新傳播方式。于是,打快板這種極具鄉土氣息、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應運而生。
群眾在厝邊角落文化長廊交流“三字經”表演錄像觀影感受。鄭永集 供圖
在村頭巷尾、庭院廣場,時常能看到理事會成員們手持快板,精神抖擻地為村民們表演。清脆的快板聲,配合著“三字經”的誦讀,生動形象地向村民宣傳著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壽宴少辦、神事不辦的新風尚。每一次表演,都是對陳舊風俗習慣的有力沖擊。那些曾經根深蒂固的天價彩禮、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陋習,在這歡快的節奏和質樸的話語中,漸漸失去了市場。
回首往昔,潯中村的殯葬舊俗令人唏噓。那時,辦喪事成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攀比戰場”。有錢的人家,為了彰顯所謂的“體面”,大操大辦,風光無限;而那些經濟條件不寬裕的家庭,即便囊中羞澀,為了不被人“看低”,即使借錢也要硬撐場面,喪期長,花銷大。一場喪事下來,往往都要十幾萬元,這不僅給村民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負擔,也助長了不良的社會風氣。然而,如今的潯中村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潯中村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活動,發放各類宣傳材料。林劍錚 供圖
村里積極引導立約,“一碗水端平”,為大家驅散了心頭的陰霾。紅白理事會長老林感慨萬分:“以前那種風氣,真的讓大家苦不堪言。現在不一樣了,村里有了明確的規矩,大家都不用攀比了。”
在這股新風的吹拂下,潯中村的殯葬模式實現了質的飛躍。如今,基本實現村民統一到殯儀館辦喪,這一小小的改變,蘊含著大大的能量。它不僅讓喪葬流程更加規范、便捷、衛生,更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據會長老林介紹,每年村民因簡辦喪事節約近百萬元。這筆錢,不再被白白耗費在虛榮的攀比之上,而是可以回流到村民的生活改善、子女教育、產業發展之中,為村莊的持續繁榮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村民有序簽訂承諾書 。林劍錚 供圖
潯中村的殯葬移風易俗之路,是一條探索之路、成長之路,更是一條光明之路。它用實踐證明,只要村民齊心協力,積極發揮自治智慧,陳舊的風俗就能被打破,文明的新風就能吹遍每一個角落,讓鄉村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向著更加美好的未來昂首前行。(德化縣委文明辦 林劍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