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1月9日訊 在城市化快速推進的今天,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是推進城市更新的重要舉措,更是關乎民生福祉的惠民工程。近年來,長泰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老舊小區改造為契機,通過“三大”變化、“三個”統一,解決老舊小區“四不”問題,實現老小區向新“三美”的華麗蛻變,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歸屬感。
改造前
“改造前”凌亂不堪,老破小
走進長泰區的老舊小區,曾經的景象讓人記憶猶新。陶然園小區的居民王阿姨回憶道:“以前我們小區纜線雜亂無章,設施破爛不堪,環境臟亂差。每到下雨天,道路積水嚴重,出行十分不便。”這樣的場景,在老舊小區中并不少見。
據統計,長泰區目前改造的老舊小區均為2000年左右建成的城鎮老舊小區,這些小區普遍存在著“四不”問題:環境不好。小區配套基礎設施老化,水、電、通信系統陳舊,空中線路管網雜亂無章;道路坑洼不平,雨天積水嚴重;環衛基礎設施不完善,環境衛生臟亂差。管理不行。無專人管理,長期失養失修失管,垃圾隨意丟棄、車輛亂停亂放、綠化無人打理等現象屢見不鮮;社區治理模式單一,人員精力有限,難以提供規范管理和優質服務。隱患不少。屋頂漏水、排水管道受損等問題日益凸顯;強弱線路架空搭設,電動自行車飛線充電問題屢禁不止;窨井蓋破損缺失且無人維修;消防設施建設不到位,安全隱患層出不窮。群眾不滿。老舊小區雖位于中心城區,周邊配套齊全,但內部空間狹小、設施陳舊,內外反差造成居民心理落差大,易滋生不良情緒;居民組成多元,老年人關注小區綠化環境和活動空間,年輕人則關心停車問題,訴求不盡相同。
改造中
“改造中”破舊立新,煥新顏
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為做好這項民生工程,我們通過不斷地探索和創新改造模式,讓老舊小區改造既改‘面子’、又改‘里子’,既改在群眾‘顏面上 ’、又改在群眾‘心坎里’。”長泰區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副局長陳金龍說。
面對老舊小區的種種問題,長泰區迎難而上,通過“三大”變化、“三個”統一,不斷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成效,讓老舊小區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一是施工內容變化。針對強弱電管線“滿天蜘蛛網、空中三不管”的問題,與相應部門溝通協調,提前預埋管道,確保能落地的強弱電纜線全部落地。同時,更新完善監控設施,新增道閘和人臉識別系統,全面提升小區安全韌性。二是施工標準變化。采用“四合一”的最新國家標準施工,通過“一線四芯”綜合布線的方式,將通信線路引進各家各戶,既避免線路繁多雜亂的問題,又滿足用戶選擇運營商的權利。創新雨污分流方式,通過立管將小區陽臺和屋頂排水管分別接入雨污管網,徹底實現小區雨污分流改造。三是施工質量變化。自我施壓,將易破損、變形的波紋管更換為強度高、使用壽命更長的克拉管。對老舊破損的自來水管道進行拆除重建,將易銹蝕破損的鐵制管道更換為高強度PE管道,解決了小區自來水管道易破損停水的問題。
同時做到了部門協作統一,注重部門溝通協調,在設計前期提前邀請供電、供氣、供水、通信等單位共商設計方案,提出各自單位設施改造涉及的內容,如接入點、標高及通道走向等,并把具體要求融入整個老舊小區的改造方案中,確保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群眾意見統一,采取“兩榜公示”制,分別對設計方案和施工圖紙進行張榜公示,堅持對居民“講”、同居民“見”、與居民“商”,主動向群眾征詢意見建議,鼓勵引導居民參與到老舊小區改造中來。同時,積極回應居民關切,將呼聲較高的污水零直排、消防設施更新、停車位擴增等納入改造范圍,真正把這項民生工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工作程序統一,將小區改造與電梯施工并行,對計劃安裝電梯的樓棟,與居民進行溝通協調,提前預留時間進行電梯基座施工,避免后期重復開挖。對有條件安裝電梯的樓棟,提前預留電梯位,并合理布局地下管線,便于后期施工。
改造后
“改造后”幸福升級,“新三美”
經過一系列的努力和改造,長泰區的老舊小區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改造后的小區不僅環境變得整潔美麗,還多了不少汽車停車位,電動自行車充電也方便了”昌華小區的居民李先生說道“老舊小區真是一項惠民工程!”
昌華小區、陶然園等10個老舊小區、60余棟居民樓、1200余戶的改造完成,助推著城市更新發展的不斷前進。如今的老舊小區,已經實現了“老破小”向新“三美”的蛻變。便于出行,設施美。從便利群眾出行角度出發,對小區道路全面進行白改黑,消除道路破損、坑洼及積水問題;全面更新完善小區道路、樓道照明系統,消除群眾出行隱患。充分運用小區閑置空間,合理規劃布局停車位,解決老舊小區停車難問題;設置電動自行車充電、停車棚,消除飛線充電隱患問題。
便于生活,環境美。從滿足群眾基本需求出發,合理布局環衛設施,增設垃圾亭(屋);合理布局休憩亭、健身器械及綠化等,進一步優化小區環境。同時,在做好“面子”的同時,兼顧好“里子”,提前預埋管道,更新供水、供電、供氣、消防、通信等設施,消除空中纜線,真正實現“路平、地凈、燈亮、管通”。
便于管理,群眾美。從滿足居民安全需要出發,全面修繕小區圍墻、大門等公共部位,增設保安亭、車行道閘及安防系統等,不僅方便小區管理,還為小區居民上了一把“安心鎖”;以社區為抓手,城管“雙員”進社區為黏合劑,積極推進老舊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通過“城管+社區+業委會”模式促進老舊小區后期長效管理。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長泰區老舊小區的改造,不僅是由“老”向“新”的蛻變,更是城市發展更新的一次變革。下一步,長泰區將持續把廣大居民的利益和訴求放在首位,縱深推進老舊小區工作,真正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讓群眾的幸福感在家門口“升溫加碼”。(長泰區委文明辦 王芙蓉 長泰區城管執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