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自2024年12月30日起,“樂享非遺 開漳大吉”漳州閩南文化周在漳州古城如火如荼舉行,閩南圩日、平和龍藝、歌仔戲表演、錦歌、南詞、閩臺武術、閩南語歌曲演唱會等“非遺大餐”輪番上演,熱鬧非凡。(1月5日 福建日報)
“非遺”,即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重要體現,它蘊含著特定群體歷史記憶、生活智慧、藝術追求和精神信仰。而福建的非遺文化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眾多人的目光。從閩南歌謠、諺語等口頭傳統,到閩劇、木偶戲、歌舞等表演藝術,再到媽祖文化節、游神等社會實踐、儀式和節慶活動,福建的非遺文化無處不在地展現著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此外,福州的軟木畫、壽山石雕,泉州的剪紙、木偶頭雕刻,還是漳州的木偶戲、木偶頭制作技藝,這些手工藝品都蘊含著匠人的心血和智慧,體現福建人民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熱愛,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加速和現代化進程的推進,非遺文化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一方面,許多傳統的非遺技藝面臨著失傳的風險,一些老一輩的藝人年事已高,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的興趣逐漸減弱,導致非遺技藝的傳承出現斷層。另一方面,一些非遺項目受到市場經濟的沖擊,為了迎合市場需求,一些非遺產品被過度商業化,失去了其原有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
那么如何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深思的問題。
創新是非遺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的關鍵。在傳承非遺文化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積極引入創新理念,讓非遺文化在傳承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更好地傳承。例如,可以將非遺文化與現代設計、時尚元素等相結合,開發出具有時代感和市場競爭力的非遺產品。這樣不僅可以為非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還可以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觸非遺文化,擴大非遺文化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同時,可以通過舉辦非遺節慶活動、非遺展覽等方式,讓非遺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非遺文化的國際化發展也是其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非遺保護經驗和技術手段,推動非遺文化的保護和發展。通過共同舉辦非遺展覽、演出等活動,推動非遺文化的國際傳播和交流,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非遺文化。同時,可以邀請國外的非遺傳承人和專家來華交流和講學,更好地了解和借鑒國外的非遺保護經驗和技術手段。此外,積極推動我國的非遺文化走向世界,展示我國的非遺文化成果和魅力,也有助于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在非遺文化的傳承、創新與國際化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注重非遺文化與現代社會的融合。在教育方面,我們可以將非遺文化納入學校課程,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和傳承非遺文化。同時,可以利用非遺文化資源開展研學旅行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在旅游方面,可以將非遺文化與旅游產業相結合,開發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遺旅游線路和產品,吸引游客前來參觀和體驗非遺文化。此外,還可以將非遺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推動非遺文化的數字化保護和傳承。
非遺保護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讓我們攜手共進,為非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讓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鼓樓區委文明辦 林燕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