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在京舉行。與會代表表示,要持續深入生活,把提高質量作為生命線,著力提高文化原創能力,推出更多反映時代精神、豐富多樣的優秀作品。(1月4日 新華社)
文化原創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體文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與支持。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在北京的舉行,無疑為我們在文化建設上敲響向前的戰鼓。
著力提高文化原創能力是文化建設的核心關鍵。文化原創能力就是文化的生命之源,如果缺乏原創性,文化就如同失去靈魂的軀殼,徒有其表而缺乏內涵。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文化元素相互交織、碰撞,只有具備強大的原創能力,才能在文化的大舞臺上獨樹一幟。提高文化原創能力,意味著我們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從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汲取靈感,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只有每一個優秀的文化珍珠串聯起來,才能更好成為中華民族獨具魅力的文化標識。
文化精神的魅力來自何處?需要每一個文化工作者深入生活。生活是文化創作的源泉,是靈感的無盡寶庫。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真正把握時代的脈搏,觸摸到社會的溫度。優秀的文化作品就像是一面鏡子,它能夠真實地反映出時代的精神風貌。創作者要做敏銳的觀察者,去發現生活中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更要腳上沾滿泥土,才能將熱氣騰騰的生活融入文化作品之中,引起觀眾和讀者的強烈共鳴。因為這樣的文化不僅僅是藝術的呈現,更是生活的寫照。例如,那些反映改革開放歷程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它們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展現出了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讓沒有經歷過的人也能感同身受,讓經歷過的人回味無窮。
為了提高文化原創能力,還需要提高文化創作組織引導的科學化水平。以創作育人才,就如同在肥沃的土壤中播撒種子,精心培育,讓人才的幼苗茁壯成長。而以項目帶人才,則像是為成長中的樹木搭建支架,讓它們能夠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為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更好的機會和條件,這是文化繁榮發展的必要保障。只有人才輩出,文化的花園才能繁花似錦。
因此,持續優化改進“五個一工程”評選組織工作,需要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和參與面,讓更多的優秀作品能夠被捕捉到。這不僅能夠讓更多的創作者感受到激勵與認可,更能讓優秀作品像蒲公英的種子一樣,撒向基層、惠及群眾。讓廣大民眾都能沐浴在優秀文化的陽光之下,汲取文化的養分,提升文化素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作出更多反映時代精神、豐富多樣的優秀作品,讓文化的力量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熠熠生輝。(晉安區委文明辦 張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