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東南網1月8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
改革創新是促進我省政協事業發展的源頭活水。過去一年,省政協循新而為、向新求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別是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化拓展省委“深學爭優、敢為爭先、實干爭效”行動,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政協工作會議部署要求,持續踐行“強五力、優服務、提質效、走前列”思路舉措,以打造“為閩協商 為民服務”特色品牌為重要載體,全年“清單化”推進實施創新工作項目43項。
謀創新之舉、為創新之事、成創新之效,政協事業發展“新”風撲面。
凝聚向“新”力
創新,既是黨中央和省委對政協工作的重要部署要求,也是推動我省政協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要求。
十三屆省政協自開局以來,就確立并深化實施“強五力、優服務、提質效、走前列”思路舉措。如何讓福建政協工作“走前列”?提質增效是目標,改革創新則是推動省政協及機關各項工作的總抓手。
2024年一開春,省政協就聚焦“創新”主題召開年度工作動員會,號召把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思維、創新的方法貫穿全年各項工作,在全省發展大局中展現政協的新擔當新作為。
有部署,更要見行動。為了加速凝聚向“新”力,省政協創設“為閩協商 為民服務”特色品牌,為工作創新提供重要載體,全省各級政協有意識地把各自工作往里裝、往上靠,推出了許多叫得響、實打實的創新舉措,形成主旨鮮明、百花齊放的創新格局。
“探索提案‘共提合辦’”“開展民營企業科技創新典型案例宣介”“結對履職,互促互進”……一年來,省政協創新不問“大小”,有質的突破,也有量的積累,有整體工作的創新,也有具體環節的改進。
創新只是手段,以創新思維探索深層次制度改革,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常做常新才是關鍵。一年來,省政協高度重視以創新機制破解突出的共性問題,以制度建設鞏固創新成果。
“人民政協為人民”從不是一句空話,但如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省政協圍繞“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大職能逐一探索,針對薄弱環節大膽創新。大到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的發展,小到交通擁堵、停車不便、路燈不亮,只要是社會有需求、百姓有反映的困難和問題,都有政協委員履職的身影。按照“委員點題、對口協商、凝聚共識、促進發展”思路開展的“點題協商十百千”專項活動,拓寬了委員聯系界別群眾的渠道,為委員常態化履職提供平臺載體;按照“事前精準選題、事中開門協商、事后成果轉化”的思路,探索的全周期專項民主監督工作機制,讓協商式“軟監督”發揮起“硬作用”,破解民主監督特色優勢不明顯、制度機制不完善問題;與三明市政協共同探索的參政議政“133”工作機制,推動參政議政制度化、規范化和程序化建設,填補了有關制度機制的空白。
查缺補漏,同時提升改進。省政協把創新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要求和具體行動,以“兩為”特色品牌為總攬,塑造貫穿協商議政、民主監督、凝聚共識、隊伍建設全過程的新品牌,全方位展現履職的新形象。
激活“新”動能
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人民政協履職能力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人民政協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
近年來,省政協“自我加壓”,不滿足于工作任務“達標”、工作成績“合格”,而是創先進、爭優秀。以創新為“引擎”,一年來省政協在履職實踐中不斷涌現出鮮活的經驗做法,政協工作朝氣蓬勃、充滿活力。
高質量黨建引領,激發履職“新效能”。去年,到省政協聽一場“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專題講座,成為委員們掛在心頭的“大事”。“關于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一些思考與實踐”“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學習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推動中國美術賡續傳統、守正創新”……這些講座的授課者都是相關領域的負責同志或專家學者,所講的內容,與當前的重點協商議政課題和委員履職息息相關。這樣契合主題、啟發思考的“委員講堂”,是省政協打造“凝心向黨·協力同行”黨建品牌活動的縮影。去年以來,省政協發揮機關黨組、專委會分黨組特色優勢,創新實踐“黨建+”新模式,推進黨建工作與協商課題、提案辦理等履職工作深度融合、同向發力,形成了“黨建為民·同心向黨”“黨建引領·同心筑夢”等一體發力的品牌矩陣,實現了黨建與履職的“雙向奔赴”。
舉辦年度好提案發布會,表彰年度50件好提案,召開知情明政通報會,邀請省直有關部門共同謀劃協商議題……去年年初,收獲前一年的“金果子”和培育新一年的“金點子”同期舉行,生動展現了十三屆省政協創新運用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推動提案工作提質增效的實踐過程。提案工作是政協履職的重要方式之一,為了讓提案提得實、辦得好、能落地,省政協引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對提案工作實施從源頭到末梢的全周期創新探索。從“源頭”發力,創新選題協商機制,召開知情明政通報會,促進“黨政所需”和“政協所能”有效對接;聚焦提案“落實”,探索創新政協專委會主要領導督辦“重要提案”,擴大提案督辦參與面;跟蹤成果“見效”,對“環武夷山國家公園建設”“僑批、‘遷臺記憶’等檔案文獻保護利用工作”等提案開展遞進式協商成果轉化,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綿綿不斷的助力。從播種到收獲,一路呵護成長,2024年提案立案率82.4%,提案意見建議采納率98.2%,提案質量、辦理質量和服務質量實現同步提升。
實現“新”突破
何為創新?不是盲目追新,更不是一味求新。
創新也需“量體裁衣”。省政協充分挖掘特色優勢,在原有工作基礎上加以改進,不斷提升內涵和外延。
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是黨中央賦予福建的光榮使命。去年,省政協著力破解閩臺融合工作中聯絡臺胞工作碎片化、臺胞融入渠道窄、對臺宣傳入島難等問題,立足區位特點、發揮政協優勢,在全省三級政協創新開展“讓政協走進臺胞 讓臺胞走進政協”專項活動。所謂“走”,一方面讓委員走進臺胞之間,了解并協助解決他們在大陸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一年來,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圍繞業務需求、擅長領域、關注重點進行精心分組,精準幫扶,與臺胞結成2168個對子,一體化解決臺胞在大陸遇到的共性問題266個。另一方面,讓臺胞也能走到政協之中,通過舉辦“兩岸基層治理論壇”“臺灣青年說”等活動,共有2190名臺胞走進政協,進一步增強對祖國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以政協走進臺胞之“勤”,促成臺胞走進政協之“行”,兩岸青年交流不斷走深走實。
在“推動閩江九龍江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上,面向長江、黃河流域沿線省區取經,開展閩江九龍江分流域、閩東北閩西南分片區調研座談;在組織讀書學習、協商調研、文史資料征編、文化惠民活動等過程中,突出“服務協商·服務為民”工作導向……一年來,省政協把改革創新舉措是否真正推動工作進步、提升工作質量作為重要標尺,在立足提升原有工作的基礎上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努力形成可復制、易推廣的工作抓手,同時,通過推動省市縣三級政協聯動創新,著力形成履職合力。
驚濤駭浪從容度,越是艱險越向前。保持迎難而上的韌勁和向新而行的定力,福建政協以敢為人先的膽略破題解題,推進制度改革、舉措創新,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人民政協事業始終緊跟時代、立于潮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