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去年12月30日,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廣州市越為銀發活力研究院獲評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截至目前,廣州市越為銀發活力研究院已吸納廣州乃至全國范圍內的科技、教育、經濟和人文等領域高端銀發人才1300余名(含院士41名),對接各行業需求項目200余項,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中國式現代化廣州實踐作出積極貢獻。(1月6日 廣州日報)
在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異的新時代,中國正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這一趨勢不僅改變了家庭結構和社會經濟模式,也催生了一個充滿活力與潛力的社會群體——“銀發族”。去年,“銀發力量”又被《咬文嚼字》雜志評選為十大流行語之一,這不僅是對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認可,更是對其在未來社會發展中重要作用的期待。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中,擁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為13.9%,比10年前提高了4.98個百分點。中老年人對互聯網的接受度大幅提升,60歲及以上銀發網民網絡購物參與率為69.8%。由此可見,“銀發力量”的重新定義,不僅意味著我們應當看到老年人群體所蘊含的巨大潛能,也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經驗智慧、專業技能和社會資本。
眾所周知,許多退休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中醫、老科技工作者等一大批老年群體,曾經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有著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各地要想充分發揮“銀發”專長、展現“銀齡”擔當,凝聚“銀發”合力、共譜美好篇章,一方面,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支持老年大學建設,為老年群體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選擇,諸如信息技術培訓、文化藝術修養提升等,讓老年人不斷學習新知識,保持思維活躍。另一方面,企業也要大膽探索適合老年人就業的工作崗位或志愿服務機會,例如社區服務、文化傳承等領域,既可解決部分老年人的再就業問題,又能促進代際交流,讓老年群體持續發光發熱、熠熠生輝、充滿活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智慧力量。
除此之外,“銀發力量”還可以作為橋梁紐帶,促進不同年齡段人群之間的情感溝通,減少誤解與隔閡,增進彼此理解與信任,共同營造溫馨和睦的家庭關系和社會環境。社會組織不妨通過搭建平臺,組織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增強老年人之間的聯系與合作,積極營造積極向上的生活氛圍。
總之,在新時代背景下,“銀發力量”已經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積極參與者,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社會各界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善于發現、學會接納和充分利用好這支“銀發隊伍”,凝聚、激活“銀發力量”,讓他們成為名副其實的凝心聚力“宣傳員”、高質量發展“助推器”、紅色基因“傳承人”、環境保護“踐行者”、文明行為“代言人”、服務群眾“新力量”,共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動人的樂章。(泉州文明網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