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傳統節日文化深入人心、孝老愛親美德傳承不息、文明實踐活動蔚然成風……冬日里的寧德,“紅色”力量奔涌,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閩東大地如火如荼開展,文明新風持續激蕩,為美麗寧德增添了無限魅力。
寧德東湖水利風景區。謝書秋 攝
“文明有福”慶福節
“福”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1月1日,福安市天馬山五福樓洋溢著新年的喜慶氛圍,“一元復始 福滿韓城”福文化活動在此舉行,旨在進一步弘揚和傳播福文化,全面展示福安市文藝領域的新氣象、新作為、新面貌,切實提升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活動現場,福文化圖片展示分為天地賜福、民俗多福、巧藝納福、產業興福、時代造福五大板塊,系統呈現了福安深厚悠久的福文化底蘊,讓市民在圖片中領略獨特人文風景,聆聽歷史足音。非遺技藝傳承人現場創作根雕、泥塑、剪紙、油扇等,吸引眾多市民駐足觀看。
福文化作品展示
活動期間,孩子們還積極參與集福卡、寫福字、拓福石、剪福花、繪福圖等傳統民俗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歡聲笑語不斷,為新年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我們舉辦這場福文化活動,就是希望充分展現福安特色地域福文化,讓市民能夠融入福文化、享受福文化,并共同推動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福安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葉子清說。
近年來,寧德市聚焦傳承“福”文化主題,大力開展文明培育工作,以文明實踐為載體,將傳統文化融入現代文明的元素,結合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組織開展文藝匯演、迎春燈會、鄉村大舞臺等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傳承和演繹“福”文化,豐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弘揚時代文明新風。
“幸福食堂”幸福多
“幸福食堂”不僅讓老人樂享幸福“食”光,也帶來了文明新風。
長者家園致力于充實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通過引入各種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如觀看閩戲和布袋戲表演、開展傳統節日活動等,為老人們創造了一個充滿活力、溫暖和關愛的生活環境。讓老人們走出“小圈子”走進“大家庭”,使“養老”向“享老”轉變,“小食堂”成就老人“大幸福”。
“接下來,我們會全力打造環境良好、服務周到的鎮區養老服務站,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生活、文體、精神需求,推動‘老有所養’變‘老有頤養’,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斜灘鎮副鎮長郭少兵說。
“花樣活動”不重樣
“您好,請不要亂倒垃圾。”“電動車請停到停車位。”“現在電信詐騙很多,我幫您下載國家反詐APP。”……如今,在周寧縣獅城鎮的大街小巷,經常能看到身穿“紅馬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身影。
活動現場。生態周寧 供圖
近年來,獅城鎮充分發揮鎮、村(社區)1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作用,成立了20多支志愿服務隊伍,根據群眾需求常態化開展搶險救災、鄰里守望、扶貧幫困、法律援助、文明勸導、人居環境整治等一大批惠民生、接地氣的志愿服務項目,志愿服務隊伍建設、志愿服務項目培育和志愿服務品牌打造等工作不斷強化,志愿服務實現制度化常態化。
該鎮中興社區通過依托“五社聯動”,培育濟困、愛幼、敬老、惠民等5個“幫幫團”,常態化開展敬老、愛幼、家庭教育等文明實踐活動,2021年,榮獲“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
長安社區多年來通過推行“愛心儲蓄”模式,用“小積分”傳遞“微服務”,引導志愿者常態化為群眾提供打掃衛生、保護環境、特殊關愛等形式多樣的服務。
城西社區組建了以黨員為骨干的綜治維穩、民事調解、巾幗服務、文明勸導、應急服務等5支志愿者服務隊,常態化開展維穩巡邏、矛盾調處、婦兒維權、方言評書、應急搶修等文明實踐活動,被評為“寧德市最美志愿服務社區”。
活動現場。生態周寧 供圖
獅城鎮各村(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持續深化“雙報到”活動,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認領志愿服務崗位,常態化開展助力創城、法律援助、扶貧幫困、政策宣傳等特色鮮明的文明實踐活動,彌補社會治理短板,助力社會治理水平提升。(寧德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