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強調,村級黨組織要發揮火車頭作用,帶領鄉親們做好“海”的文章,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無前。這為新時代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遵循。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毛細血管”,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著戰斗堡壘作用。要抓好“火車頭”,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進一步發揮好黨建引領作用,在促進鄉村振興中做到把方向、控節奏、穩行程。
強化黨建引領,聚焦組織振興。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只有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建好建強農村基層黨組織,不斷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才能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夯實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才能密切聯系群眾,切實解決農民“急難愁盼”問題,凝聚廣大農民群眾參與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合力;才能充分保障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成果,推動工作落實、政策落地,讓鄉村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要聚焦組織振興,為鄉村的全面振興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以組織振興引領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和生態振興,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領導產業振興,把握發展方向,做好發展規劃,堅持發展集體經濟,團結帶領村民勤勞致富,有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要抓好人才振興,加強提升農民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推進農民職業化發展,制定相關政策,吸引人才回流,為鄉村振興培養和儲備可靠人才。要推進文化振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助推鄉村文化發展,引領廣大人民群眾繼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造就鄉風文明新風尚,為實施鄉村振興營造良好氛圍。要堅持生態振興,改善鄉村居住環境,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走鄉村綠色發展道路。
盤活優勢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做好“海”的文章,就是立足本地實際,充分利用資源稟賦,發揮本地優勢,抓準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而產業興旺正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我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各地資源稟賦、發展條件各異,要求基層黨組織應聚焦產業發展,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積極培育特色產業和優勢產業,推動村鎮特色化發展。傳統農業村應鼓勵特色種植養殖,通過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通過電商宣傳擴大產品銷路;有工業基礎的農村應加大招商引資,壯大產業;旅游資源豐富的農村應開發生態旅游,培育民宿等新業態。但應注意避免簡單模仿和盲目跟風,避免網紅打卡點扎堆出現或鄉村景點同質化等現象,這就需要基層黨組織深入調研,審視周邊村鎮產業布局,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地特色和優勢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制定可行措施,避免資源浪費,推動可持續發展。
激發多元主體活力,凝聚鄉村振興合力。鄉村振興戰略任務目標的復雜性決定了鄉村振興不可能依靠單一主體完成。要發揮村干部作用,加強農村干部隊伍建設,健全選育管用機制,優化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和選調生下基層等工作機制,引導青年到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定期組織黨務干部學習培訓,并將培訓內容與鄉村振興實踐密切結合,切實提升黨務干部的黨性修養、宗旨意識和干事創業能力。要發揮能人的“領頭雁”作用,深入挖掘資源,發揮黨組織搭臺聚賢作用,聚“賢智”,用“賢才”,引“賢資”。要發揮社會組織和各類企業作用,以黨組織為媒介,實現村與村、村與金融機構、村與非公企業等結對共建,共享信息、產業、政策等資源,助力謀劃村集體增收項目,培育“村企聯建”“跨村聯建”項目,以優勢資源為牽引,開發鄉宿、鄉游、鄉購等體驗項目,推行“支部+企業+合作社”“支部+合作社+農戶”等合作形式。要發揮群眾作用,接受群眾對整頓工作的監督,在深入聯系群眾、解決群眾生活困難的過程中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威信與能力,增強影響力和號召力。
落實基層減負,力戒農村基層工作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干部就是“穿針引線”的人,是政府工作落實落細的關鍵一環。當前在農村仍存有將黨建“任務”落實在和農村工作無關的文件和會議里的現象,仍存有各類表格、數據重復報送、多頭報送的“指尖上的形式主義”,仍存有名目繁多、變形走樣的考核評估、督查檢查,不但黨建引領作用發揮不出來,還給基層黨組織造成負擔。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持續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作出部署。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還印發了《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從切實精簡文件、嚴格精簡會議、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規范借調干部、規范政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管理、規范明晰基層權責、規范創建示范和達標活動等七個方面作出一系列禁止性、限制性規定。在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實踐中,基層黨組織要以工作機制創新為抓手,切實優化精簡考核體系、指標和方式,使基層干部能從繁重的考核和督查工作中解放出來,從而有更多精力服務群眾,確保黨中央的決策落實落細,確保農業支持政策真正惠及廣大農民。(漳州文明網 閩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