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暨中國精神文明網創辦20周年座談會12月25日在京召開。與會同志一致認為,加強網絡文明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的必然要求。(2024年12月25日 中國文明網 )
新時代網絡文明建設是凝心鑄魂、傳播正能量的平臺。然而,近年來,關于老年人沉迷網絡的聲音卻層出不窮。隨著短視頻的興起,中老年賬號博主的增加,許多老年人深陷網沼,不僅有陷入直播打賞,脫離現實生活的,更有沉迷網絡小說導致健康受損,輕信網絡虛假信息直接造成財產損失的。“父親就為看微短劇,一頓飯的工夫就‘激情充值’200元;母親的微短劇是自動付費,默認解鎖,加上小程序扣費,數都數不清;熬夜看到凌晨4點鐘,2個月充值4000元…”
因此,家庭、社會和網絡平臺應攜手努力,共同構筑堅實的適老“防護網”,莫讓網絡沉迷“網住”銀發幸福。
發揮家庭溫情力,打破老年人沉迷網絡的“原點”。家人陪伴要走在網絡陪伴的前面,現代社會家庭結構小型化,子女陪伴時間有限,加之老年人退休后生活節奏突變,社交圈子變窄,網絡恰好填補了他們內心的情感空白。子女應主動承擔責任,了解父母真實需求,及時給予關心陪伴。同時要引導他們正確使用網絡,幫助其篩選有益健康的網絡內容和活動,鼓勵他們參與線下社交和興趣愛好小組,從源頭上填補老年人的情感缺失。
提升社會關懷力,疏解老年人沉迷網絡的“結點”。老年人的社會化程度退化,社交活動較為單一,這成為老年人沉迷網絡的主要癥結。社會應構建多元社交體系,整合多樣社會資源,搭建現實社交平臺,讓老年人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歸屬感與成就感。通過老年大學、志愿者服務等開展針對老年人的一對一幫扶活動,減少其獨處上網時間。此外,社區可以舉辦多元活動,加強對老年人的知識普及,引導其健康上網。
加強平臺凈化力,轉移老年人網絡沉迷的“焦點”。部分網絡平臺和應用為追求流量和商業利益,利用大數據精準推送迎合老年人興趣的內容,使得老年人在不知不覺中陷入其中,這成為許多中老年人沉迷網絡的直接原因。平臺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優化算法推薦機制,減少誘導性內容推送,推出適合老年人的“綠色模式”或“防沉迷系統”。用個性化的服務讓中老年人走出算法困境。政府相關部門也要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監管,完善線上線下聯動機制,規范網絡平臺運營,凈化網絡空間。
鶴發松姿,夕陽閃耀。數字時代不應成為中老年人的枷鎖,科技浪潮中更應守護好銀發一族。全社會需共同發力、攜手作為,為中老年人“網住”數字時代的便利與樂趣,篩除虛擬空間的誘騙與陷阱,守護好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福州文明網 杜春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