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1月3日訊 近年來,長樂區將殯葬移風易俗工作作為提升社會文明程度、涵養鄉風文明的重要抓手,著力加大殯葬領域移風易俗宣傳教育引導力度,通過健全工作機制、黨員干部帶動、典型培育推廣、豐富文明實踐活動等多項舉措,積極倡導文明節儉、生態綠色的新型殯葬理念,有效推動了文明殯葬在長樂大地蔚然成風。
福州市文明家庭、長樂區身邊好人鄭玉芳現場宣讀《弘揚美德傳家風 移風易俗樹新風》倡議書
倡導節儉喪葬,好機制形成常態化
喪事簡辦是長樂區文明殯葬的重要體現。為杜絕喪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現象,長樂區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細化喪葬禮俗倡導性標準,提倡簡化喪葬流程,主動介入喪事籌備流程,及時糾正鋪張浪費等不良傾向,進一步夯實移風易俗工作在基層的根基。
在喪事活動中,長樂區充分發揮移風易俗“三員”隊伍(網格員、宣傳員、監督員)的作用,依托移風易俗智能管理系統,將喪事的信息采集、宣傳引導、監督檢查等工作落實到每一個環節,并借助辦酒場所的監控探頭,實現了喪事活動的全流程閉環管理。
漳港街道王朱村村民王錦新兄妹四人在父親王良官治喪期間,以父親名義捐款30萬元用于家鄉建設
聚焦示范帶動,好典型引領新鄉風
2024年11月底,長樂區漳港街道王朱村一位企業家過世,其子女傳承老人樂善好施、無私奉獻的美德,簡辦父親喪宴,捐資30萬元助力鄉村振興,在當地傳為佳話。
王朱村喪事簡辦、助力公益的例子只是長樂區深化移風易俗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長樂區注重將文明殯葬與公益事業相結合,引導企業家和黨員干部群眾把簡辦喪宴節省下來的錢回饋鄉里,助力鄉村振興。全區簡辦婚喪喜慶活動節約下來的資金,有近3千萬元用于公益事業,實現“長樂面子”向“長樂慈善”的轉變。
在推動文明殯葬的過程中,長樂區的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積極落實黨員干部婚喪喜慶報告公示制度,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在操辦或參加喪葬活動時提前申報審批。同時,長樂區把移風易俗作為“身邊好人”“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評選的重要依據,以評優評先調動紅白理事會的內生動力,引導廣大群眾養成勤儉節約、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先后選樹了48個區級移風易俗典型示范村(社區)及32名先進個人。
長樂區婦聯在首占鎮佑林村開展“弘揚美德傳家風 移風易俗樹新風”志愿服務活動
注重宣傳引導,新思想扭轉舊觀念
殯葬改革關鍵在人,長樂區始終將政策宣傳貫穿殯葬改革的全過程,依托“最美長樂”“大美長樂”等微信公眾號發布《推動移風易俗 倡樹殯葬新風》倡議書,并通過懸掛橫幅、張貼標語、播放專題片等多種途徑,引導群眾自覺遵守殯葬法規和政策,自覺支持殯葬改革工作,樹立“厚養薄葬、文明殯葬”新風尚。僅2024年,就在最美長樂、長樂新聞網刊發移風易俗專題宣傳報道126篇;通過長樂電視臺刊播移風易俗新聞23條次;在《吳航鄉情報》設立“移風易俗”欄目,刊登移風易俗相關報道71篇,制作刊播移風易俗、文明殯葬短視頻27條。
在日常宣傳活動中,長樂區發揮文藝浸潤作用,將文明殯葬理念融入到《文明鄉風》主題公益漫畫、《移風易俗四格漫畫》中,并利用家風家訓、鄉賢事跡、節日習俗等傳統文化資源,挖掘提煉文明節儉、厚養薄葬等豐富內涵,深入開展“優秀家風家訓”評選活動,編印《移風易俗漫畫作品集》等系列叢書。創作排演音樂快板《移風易俗樹新風》等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用接地氣、冒熱氣的方式傳播文明殯葬理念、涵育文明鄉風。
長樂區吳航街道勝德社區舉辦“孝暖桑榆 福滿重陽”活動中,表演快板《移風易俗樹新風》
堅持實踐養成,新風尚取代舊陋習
在倡導文明殯葬的過程中,長樂區緊緊圍繞拗九節、重陽節等重要節日節點,結合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注重傳承弘揚孝老愛親、厚養薄葬的傳統美德,開展“拗九行孝道 福粥傳家風”、“孝暖桑榆 福滿重陽”主場活動,讓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安享晚年。
同時,長樂區充分挖掘清明節、中元節等傳統祭祀節日的內涵,在每年清明節向全區干部群眾發放《“文明祭祀 移風易俗”倡議書》,推行心愿卡、時空信箱、絲帶寄情、網絡祭祀等簡約方式,倡導緬懷追憶、教育后人為主的祭祀文化,舉辦了“弘揚美德傳家風 移風易俗樹新風”“文明寄哀思 新風潤清明”等主題的文明實踐活動,將文明祭祀與改變觀念的種子種進人們心中。
弘揚新風,革除陋習,長樂區將人生“歸去”的句號畫得文明。未來,長樂區將繼續深化殯葬改革工作,引導廣大群眾爭做文明新風的倡導者、傳播者和踐行者,為創建文明長樂注入新動力,逐步推動形成“新風正氣不斷充盈,陳規陋習日漸破除”的生動局面。(長樂區委宣傳部(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