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圖為建設鄉志愿者深入村、社區進行文明宣傳。
反對陳規陋習、減輕群眾負擔、倡樹文明節儉婚喪新風,詔安縣建設鄉把移風易俗作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的重要抓手,采取建章立制、立體宣傳、典型引領等多項切實可行的措施,引導轄區群眾逐步養成勤儉節約、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不斷提升轄區群眾素養和鄉風文明程度。
入情入理“講”,把標準立起來。建設鄉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系統化、標準化、制度化建設,輻射全鄉13個村、社區,構建“1+13+N”的文明志愿服務模式,全鄉1598名志愿者身穿“紅馬甲”,入戶宣講移風易俗的重要性,如紅白喜事能簡則簡,不僅節約資源,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而且防止因紅白事宜大操大辦返貧,通過教育引導廣大群眾共育文明鄉風,有效制止了各村、社區喬遷新居、子女滿月、升學參軍、老人過壽等大操大辦的行為和攀比浪費的陋習。同時,利用“村村通”廣播、微信群、LED顯示屏循環播放宣傳標語,漸漸地,彩禮從低、婚事從簡、婚俗從新的婚育新風及贍養從優、喪事從簡的孝老新風得到了廣泛認同和遵從。
立言立行“做”,把行動實起來。建設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積極利用平臺資源,加強信息的上下傳導,對于出現紅白喜事的村子第一時間上報,村干部和紅白理事會第一時間上門,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做好群眾工作,嚴格按紅白理事會章程,確保出現的紅白喜事簡辦。今年來,建設鄉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內先后舉辦了“暖冬童夢,妙想之旅”冬令營、“和‘心’一起,春‘鋒’送暖”——福蕾行動計劃雷鋒日志愿服務活動、“書香伴‘童’行,享閱讀之樂”等關愛留守兒童志愿服務活動,打造了省級“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示范點”,呵護孩子們在“陽光下”健康成長。將移風易俗工作融入到志愿服務行動中,著力推進森林防火巡查勸導、防溺水知識宣傳教育、關愛扶助困難群體、人居環境整治等各項志愿服務活動,動員廣大村民人人爭做網格員,以身示范引導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讓“志愿紅”成為美麗鄉村建設一道靚麗的流動風景。
抓長抓常“管”,把牌子豎起來。建設鄉定期組織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主題宣講活動,打造廉政理論學習課堂,夯實思想“堤壩”;聚焦本土紅色資源和文化特色,讓大家寓學于游,接受“沉浸式”教育,“月港事件紀念館”每年接待游客近萬人次;滿足轄區老人居家養老需求,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渲染康養鄉風韞色,2021年10月,建華社區獲評2021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同時,建設鄉積極宣傳推廣“福文化”,編“線”織“網”推進“道德潤村”行動和鄉風評議活動,積極選樹“身邊好人”,探尋“最美庭院”評選活動。挖掘、申報移風易俗“好村居”“好事例”“好帶頭人”推選材料,并在詔安縣移風易俗“三好”先進典型分享交流會上,作移風易俗“好事例”典型發言。其中,共有6戶家庭被評為2023年度省級“美麗庭院”,8戶被評為縣級“美麗庭院”,進一步增強了轄區群眾的榮譽感和獲得感,激發村級組織帶領廣大農村家庭創建美麗庭院的積極性。(東南網 詔安縣委文明辦 詔安縣建設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