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一大早,青島市即墨區龍泉街道柳林村村民孫秀梅就趕往村合作社,喜愿面食工坊里熱氣騰騰,工人們忙碌地制作面食;喜院民宿中,民宿管家楊俊梅正為客人準備著由合作社生產的火龍果面條和山雞蛋鹵子的早餐。(12月25日 經濟日報)
據了解,地處即墨區東北部的龍泉街道,因龍泉河發源于此而得名。柳林村歷史悠久,有著獨特的泉、柳文化和自然風光。2016年柳林村依托這些資源,發展起了文旅產業。通過統一規劃,加大投入,完善基礎設施,讓“鄉村變景區”“農房變客房”“院壩變花園”“廚房變工坊”“農民變房東”,不僅有效將村集體資產激活增值,更為村民提供大量的就近就業崗位。如今柳林村從貧困村到省級森林村居和美麗村居,實現了從好風景到好“錢景”的轉變。數據顯示,自2023年以來,村莊陸續引導打造了蔬菜采摘園、民宿、面食工坊等項目,村集體收入增加30余萬元。
一花獨放難成春。況且,我國正在推進的鄉村全面振興不是針對個別地區的個別農村,而是針對所有地區的所有農村。為讓當地古村旅游串點成線,讓這些美麗鄉村產生群落效應,近年來,柳林村所在的龍泉街道先后投入2.7億元推進12條道路修建提升、18.3公里河岸整治,在龍泉河、蓮茵河和27處塘壩開展大規?!扒搴有袆印?,相繼打造了柳林、汪汪泊、臺子、張家莊、汪南、汪北、前后碾等美麗鄉村群落,通過打響“街巷清理”“廁所革命”“污染源搬遷”“清河行動”等戰役,使生態宜居成為鄉村振興的最美底色。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龍泉街道先后獲評山東省旅游強鎮、山東省級森林鄉鎮、山東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山東省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范創建鎮街等稱號。這無疑為柳林村等古村旅游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也有助于推進當地的鄉村全面振興。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蔽覈鶈T遼闊,鄉村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各地鄉村旅游發展如火如荼,一大批外出務工農民回到家鄉,自主創業,發展鄉村民宿、提供鄉村美食、銷售鄉村土特產品,在鄉村旅游企業就業,獲得了一份穩定收入,在離土不離鄉的前提下,獲得了發展機會。而這些返鄉農民的回歸,也讓鄉村重新煥發了生機。比如,走進浙江桐廬縣江南鎮深澳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保存完好的明清時期建筑,白墻黛瓦的徽派建筑里開設著制香店、繡房、咖啡館……現代與古典的結合為古韻老村增添魅力。特別是匠人與古村的跨界組合,不僅為村民帶來可觀的房租收入,還帶動百余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思路決定出路,觀念決定行動,格局決定結局。我國農耕文明源遠流長,廣大鄉村擁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基因,積累了多元文化資源。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充滿鄉土氣息的節慶活動、豐富多彩的民俗民風……這些既是人們心頭揮之不去的鄉愁,又構成了各地獨有的鄉村傳統文化。同時,鄉村振興的“全覆蓋”主要是指振興舉措對農民生活效果的影響,即振興效果能夠惠及區域內所有農村居民。因此,期待有更多地方在推進鄉村振興時,尤其在發展鄉村旅游時,要尊重農村的發展實際和市場規律,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實施振興政策,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打造獨特旅游品牌,培養更多優秀的從業人員,提升綜合服務能力,助力古村旅游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為我國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也讓傳統村落這一寶貴文化瑰寶在新時代綻放出璀璨光芒,在鄉村振興中煥發新的活力。(泉州文明網 劉純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