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紅白喜事集中在公用房辦,一些儀式煩瑣的舊習俗簡單辦,老人去世后傳承孝道“公益辦”……近年來,泉州市殯葬領域移風易俗改革屢屢出現新的“風向標”。
紅白喜事集中辦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各地實現鄉村社會有效治理的重要抓手。泉港區界山鎮通過系統規劃,積極引導推動新時代的鄉風民風形成。
一段時間來,界山鎮東張村率先在辦理紅白喜事上推動鄉風文明改革,一改過去大操大辦的陋習。村里首創集中辦理紅白喜事制度,一舉打破人們固有的觀念。村里投資10萬元將室內籃球場周邊區域改造為村民紅白喜事公用房,免費提供給需要辦理紅白喜事的群眾,這一舉措既節約村民操辦成本,又便于群眾對辦宴規模和標準進行有效監督。
在此效應帶動下,玉湖村也投資5萬元改建俊元、俊偉、復正三座祖祠為集中辦喪場所,引導村民文明辦喪。通過簡辦紅白喜事,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現在,村民辦一場喪事總費用比原先節約了將近一半。
煩瑣習俗簡要辦
以前,閩南傳統的葬禮儀式煩瑣,也有大操大辦的現象,在個別地區,常有送殯隊伍前用稻草編制“草龍”引路、焚燒逝者遺物等習俗。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這種陋習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不僅不環保,而且十分擾民,常常引發群眾的抱怨。
作為泉港主城區的核心地帶,近年來,山腰街道荷池社區率先改革這種傳統陋習,制定《移風易俗居規民約》,以“大香”代替“草龍”,用簡化的方式代替舊時的傳統做法。
傳承孝道“公益辦”
泉州市委文明辦鄉村文明工作科負責人介紹,近年,泉州市積極引導市民群眾轉變喪葬觀念,摒棄大操大辦、重殮厚葬、鋪張浪費等殯葬陋習,提倡文明節儉辦喪,在石獅、晉江等地,孝老愛親、厚養薄葬等文明風尚進一步被群眾所接受。
不久前,石獅鴻山鎮的邱老伯逝世。根據老人生前遺囑,其子簡辦喪事,向家鄉捐出公益善款,并向敬老院捐款。“這也是紀念先人、傳承好家風的一種方式。”邱老伯的兒子說,他父親一輩子勤儉節約,與人為善,培養的幾個兒女,生活幸福融洽,子女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老人的優秀品格傳承下去。
這樣的美談佳話在石獅比比皆是。據石獅市文明辦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以來,鳳里、鴻山、湖濱、永寧等街道鄉鎮,有20多起簡辦喪事并通過做公益傳承孝道的事例。“喪事簡辦,通過做公益傳承孝道”逐漸成為群眾的普遍共識和自覺行動。
(泉州晚報社融媒體記者 廖培煌 通訊員 王榮鋒 王柳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