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廈門普及心肺復蘇及心臟除顫知識,提升群眾心臟急救意識。(圖片由廈門市委文明辦提供)
提到廈門,許多人會想到“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這座海濱之城至今仍在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今年前三季度,廈門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31.66億元,增長4.9%。
還有一組數據展現廈門的另一面:全市8400多名黨員干部和4100多個基層黨支部參與“愛心結對”,慰問金額超4500萬元;“愛心餐飲店”已達78家,為困境人員提供免費用餐……“愛心、奉獻、團結、互助”的精神已熔鑄在廈門的城市品格之中。
城市的發展需要精神的力量,社會的和諧離不開愛心的潤澤。建設“愛心廈門”,是廈門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市民的民生工程;也是落實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城市精神高度與人文溫度的民心工程。
站在“愛心廈門”建設五周年的時間節點上,廈門市委文明辦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廈門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持續深化落實愛心關愛“五大行動”,優化完善愛心工作“四項機制”,拓展愛心工作“五大新領域”,用道德之美、向善之魂標刻城市文明新高度,為廈門努力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生生不息的內生動力。
星空咖啡旗艦店的孤獨癥咖啡師為顧客現場沖泡咖啡。(圖片由廈門市委文明辦提供)
全力推動,完善機制
讓各類資源“聚起來”
“謝謝你們,多虧有你們的幫助,我們才能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陳阿婆緊緊握住陳景賜的手,久久不愿放下,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陳景賜是誰?他是翔安區民安街道紀工委書記,也是陳阿婆的“愛心結對”人。三年前,第一次走訪陳阿婆的“危房”后,陳景賜便著手核實地塊情況,協調相關部門為陳阿婆實地測量、制定翻建方案,終于讓危房變新房。去年,陳阿婆還辦理了租房許可,以此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條件。
群眾有所呼,我要有所應。在廈門,像陳景賜這樣的干部還有很多。在“愛心廈門”建設熱潮中,廈門建立“愛心結對”機制,全市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處級以上干部和各基層黨支部帶頭,動員愛心家庭、愛心單位、愛心人士和各類社會組織等廣泛參與,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心行動。
“愛心結對”讓各類資源積聚,不斷為群眾送來“雪中炭”“及時雨”——廈門國貿商寫物業服務有限公司黨支部與葉姓家庭結對,多次提供資金物資援助;湖里區行政審批管理局機關黨支部與徐女士愛心結對,將10.9萬元的募捐款用于徐女士治療壓瘡,重新喚起她對生活的希望;廈門市執法局三大隊黨支部掛鉤幫扶村民小蔡,小蔡因病過世后,支部繼續關注幫扶著小蔡家人……廈門還將愛心結對工作拓展到協助村(居)“兩委”班子,跟進、謀劃鄉村振興項目,提高村級集體經濟收入。
如何最大化運用愛心資源?廈門打造文明實踐陣地體系,引導全市各級文明單位以此為平臺,常態化開展應急救援、生態環保、平安廈門、文物保護等各類文明實踐愛心志愿服務活動,讓群眾全方面受益,且在親身體驗和耳濡目染中,增添對城市的認同感、歸屬感和獲得感,也更加主動地伸出援手、奉獻愛心。
廈門建立“愛心結對”機制,用心用情用力踐行愛心行動。(圖片由廈門市委文明辦提供)
精準幫扶,敬老扶幼
讓愛心善意“暖起來”
CAR-T,被稱為“天價抗癌藥”,讓許多癌癥患者望而卻步。今年9月,付先生卻踏踏實實地用上了,不是因為他身家顯赫,而是惠廈保(廈門城市定制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給了他底氣。
付先生是今年參保的,一年129元的參保費獲賠了36萬元,還享受藥品直付服務,這讓他感到很意外,“原以為報銷過程會很繁瑣,額度也沒那么高,沒想到直接到藥房買藥,把個人自費的部分付清就可以了。”付先生說。
推廣公益普惠的健康保障,讓更多需要的人受益。自2022年廈門推出惠廈保以來,累計處理理賠案件超5.5萬件,支付賠款超1.69億元,單筆報銷金額最高達50萬元,有效減輕了參保群眾大病醫療費用負擔。
聚焦重點、精準發力,在“愛心廈門”建設過程中,廈門把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投向最急需的人群、最迫切的領域,讓愛心善意流動在每一名群眾之中。
由于花費昂貴,罕見病救助是世界性難題。廈門首創“醫療保障+慈善捐贈”的重特大罕見病患者救助機制,創新“患者承擔一部分、藥企讓利一部分、社會共捐一部分”的“1+N”模式,首批救助了3名罕見病患兒,為他們的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多渠道幫扶殘障人士幸福就業。廈門47家“愛心屋”運營平穩有序,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8873.82萬元,安置殘疾人(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屬)112人。成立26家愛心助殘驛站,為殘疾人提供就業等綜合服務,越來越多的殘障人士走出家門、融入社會。
廈門十分關注“一老一小”生活。目前已有14家社區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首批20個兒童友好示范社區順利驗收并入選2024福建省兒童友好社區名單,兒童友好社區、學校、醫院等項目的實施,以及兒童友好城市標識、小程序的發布,讓兒童在更加友好的環境中成長。
“愛心餐飲店”公益項目是“愛心廈門”建設的一個重要品牌項目。目前廈門“愛心餐飲店”總數已達78家。(圖片由廈門市委文明辦提供)
打響品牌,形成矩陣
讓向上力量“強起來”
“您好,歡迎光臨”“有拿鐵,美式,還有焦糖瑪奇朵”“您的咖啡,請慢用”……孤獨癥店員們熟練地接待客人,幸福的笑容綻放在氤氳的咖啡香中。
12月3日,廈門星空咖啡思明旗艦店開門營業。5名孤獨癥青年正式簽訂勞動合同,走上咖啡師崗位,收獲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今后,星空咖啡旗艦店還將帶動10名左右的孤獨癥青年輔助性就業,他們將每月不定期參與到咖啡店的運營環節中,鍛煉一項可以傍身的工作技能。
星空咖啡店是廈門“愛心助殘”品牌的又一創新內容。五年來,廈門精心提煉形成“十大愛心行動”,一系列“愛心系”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匯聚成向善向上的蓬勃力量。
一份飯菜,一碗湯面,看似微不足道,卻溫暖了生活暫時處于窘迫困境的人——在廈門,已有78家餐飲店掛上“愛心餐飲店”的牌子,貼上“免費用餐”的溫馨提示,為困難群體提供愛心餐。廈門還通過進一步提高餐飲店的管理和服務水平,落實“門前三包”、文明餐桌、文明禮儀要求,將“愛心餐飲店”逐步打造成餐飲業的文明標桿和有實效有影響力的品牌。
近年來,廈門積極推行“愛心法援”行動,為弱勢群體依法維權構筑“法治后盾”。
老黃是廈門一家企業的駕駛員,3月上旬,他因病向單位請假,得到批準。病情好轉準備返崗之際,用人單位卻單方面出示了書面辭退證明。
對此,老黃向市法律援助中心提出法律援助申請,中心立即指派律師為其代擬法律文書、整理相關材料,協助申請勞動仲裁。最終,廈門市勞動仲裁委員會支持恢復雙方勞動關系,用人單位還應支付老黃醫療期被多扣除的工資。
法律援助,讓公平正義觸手可及。今年以來,全市共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15380件,免收法律服務費用約1.27億元,為受援人挽回損失或取得利益2.76億元。
近年來,廈門積極推行“愛心法援”行動,為弱勢群體依法維權構筑“法治后盾”。(圖片由廈門市委文明辦提供)
數據點擊
廈門累計為1273名城鄉創業女性發放貼息貸款共2.5億元,開展技能培訓300余期,惠及婦女1.33萬人次。
“愛心扶幼”行動通過開展“愛心廈門·圓夢助學”“雨露育青苗”等公益項目,累計幫扶23000多名困難學子,發放3900余萬元補助金。
“愛心廈門專項基金”設立以來,累計接收愛心款項2520余萬元,支出1027萬余元。
全市共有207名公益法律顧問,入駐全市543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線上線下開展普法講座等共945場次,提供公益法律咨詢服務8100余人次。
全市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老年大學教學點584個,基本實現鎮(街)、村(居)全覆蓋,共開設各類老年人喜愛的課程2093門次、13498個班次,服務老年學員31萬多人次。
手記
一座城市靈魂的深度雕琢
在城市的喧囂與繁華背后,總有一種力量如涓涓細流,滋潤著每一個角落,讓冰冷的鋼筋水泥有了溫度,讓陌生的鄰里變得親如一家。
這股力量,便是愛心。榮獲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的廈門,始終秉持著對文明更高境界的追求,用愛心為城市文明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一座城市為什么要有愛?
愛心,是抵御一切困難的攻堅力量。
抗擊臺風期間,廈門無數志愿者挺身而出,協助政府部門搶險救災、保障居民生活;在疫情防控時期,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共同筑起了堅固的防疫防線。愛心廈門讓每一個個體都找到了共同的價值歸屬,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城市命運共同體的重要一員,個人的點滴愛心匯聚起來,便能形成推動城市發展的磅礴力量。
愛心,是提升市民幸福感的溫暖底色。
精準的幫扶政策讓貧困家庭有了基本保障;環衛工人有了愛心驛站歇腳點;社區為孤寡老人送去暖心關懷;殘障人士享受到無障礙設施帶來的便利,社會給予這些群體更多的包容與支持……廈門濃厚的愛心氛圍如同陽光雨露,滋養著每一個人的心靈,使他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與滿足,廈門從而也成為人們心目中向往的幸福之城。
愛心,是彰顯城市品格的獨特名片。
如今人們提及廈門,不再僅僅想到詩意的鼓浪嶼、美麗的環島路,還會贊美這座城市無處不在的愛心與善意。這種愛心文化展現出廈門開放包容、文明友善、樂善好施的城市品格,成為廈門獨特的標識,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競爭中散發出獨特的光芒,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提升了廈門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在探尋廈門建設“愛心廈門”的歷程中,讓人深刻感受到這不僅僅是一項民生工程,更是一場觸及城市靈魂的深刻變革。它以愛為筆,以善為墨,在廈門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勾勒出溫暖動人的美好圖景,讓這座城市在時代的浪潮中,始終懷揣著愛與希望,向著更美好的未來奮勇前行。(福建日報記者 鄧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