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志愿者當好小區居民的“紅管家”
編者按
在幸福社區建設中,志愿者宛如繁星點點,以無私奉獻感動著大家。他們用真誠傳遞溫暖,以行動詮釋擔當,無論是關愛孤寡老人單親媽媽,清潔衛生美化家園,還是組織文化活動,維護社區秩序,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讓我們一同走進他們的世界,見證志愿精神在幸福社區建設中綻放的璀璨光芒,也期待更多的人能被這份精神感染,加入志愿服務的隊伍中,攜手共創充滿溫情與愛的幸福社區。
寒冷的冬日午后,陽光暖暖地灑向小區中庭,黃花鈴木在陽光下閃閃發光,老人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曬太陽。南安市義工協會的幾名志愿者,像往常一樣走進南安溪美街道白沙崎社區中節能美景家園的公益圖書館,忙著打掃衛生。
幾年來,志愿者們在社區協助開展衛生清潔、入戶走訪、鄰里節活動等各種志愿服務。他們說,“最簡單的往往也是最溫暖人心的”。
志愿者查看解決居民的微心愿
開展活動增強小區凝聚力
11月29日晚,小區公益圖書館內,“睦鄰友好,和諧鄰里”的活動如期開展。座位安排,講故事需要的投影儀,制作手工掛件需要的材料……南安市義工協會市區聯絡處主任葉惠芬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忙前忙后,做著最后的準備工作。不一會,家長帶著孩子們陸續到場。他們已經非常熟悉這樣的鄰里節活動了——特地請來的幼兒園老師,會為孩子們講故事;故事結束后,志愿者們會協助大家,制作手工掛件。
“這樣的鄰里節活動真的非常有意義,不僅孩子們能夠聽到精彩的故事,還能親手制作手工掛件。在玩樂中學習,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業主陳女士說,只要有空,她就會帶著孩子參加鄰里節活動。她說,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活動讓家長有機會與孩子們一起參與,增進了親子間的互動和溝通,也增進了鄰里間的交流,讓社區充滿了溫暖和活力。
元宵節做元宵燈,端午節包粽子,舉行拔河比賽,為五保戶、孤寡老人上門打掃衛生……每隔一段時間,南安市義工協會的志愿者們就會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開展各種鄰里節活動及志愿服務。志愿者們也樂在其中,戴瑜玲開心地告訴記者,志愿服務過程中,他們了解到,不少老人居住在套房,缺少聯系和活動,常常覺得很無聊。有了志愿服務后,老人們常常能聚在一起,不管是聊天還是曬太陽,又或者是看書做手工,生活豐富了許多。
主動服務 傳遞愛與溫暖
在白沙崎社區的“黨建+”鄰里中心,設有一面心愿墻,社區居民有什么微心愿,便寫在便利貼貼上去。志愿者們會定期查看,幫大家實現微心愿。
“有一次,一個幼兒園的小女孩說,她想要一個擁抱,我當場就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擁抱。”至今回想起來,陳翠蓮仍覺得心里滿是溫暖。一個簡單的擁抱,傳遞了滿滿的愛,那一刻,小女孩的臉上綻放著燦爛的笑容,陳翠蓮也感覺到了難以言喻的快樂與滿足。還有一次,一位參與志愿服務的大學生,看見有個孩子的微心愿是希望擁有一個新書包,她便立刻取下心愿貼,買了一個書包幫孩子實現了心愿。這樣小小的微心愿,雖然簡單,卻連接起了志愿者和社區居民,讓愛不斷傳遞。
志愿者們還會定期走訪社區內的“頂梁柱媽媽”,那是一群獨自撫養孩子的單親媽媽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媽媽們會傾訴自己的困難,常常說起來就淚流滿面。
“單親媽媽會遇到很多困難,常常只能獨自面對壓力,沒有人訴說,但面對陌生人,她們更容易打開心房。”葉惠芬說,一次次的走訪,慢慢地,大家變成朋友,看到志愿者,“頂梁柱媽媽們”會很開心、很激動,而志愿者看著媽媽們狀態發生的變化,也很欣慰,“對她們來說,我們的陪伴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支持、精神的解脫”。
參與治理 提升社區服務質量
“2022年,協會市區聯絡處在白沙崎社區設立服務點。”葉惠芬回憶,自那以后,雙方經常互動,也在各種社區活動中互相配合。
2023年“杜蘇芮”臺風來襲,志愿者們積極投入到災后重建的工作中。陳惠蓉記得,當時樹木倒伏、道路積水,所見之處都是一片凌亂,居民們進出受到很大影響。“一到小區,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掃把。”當時,社區工作人員、業委會成員和志愿者們二三十人一起,搬運樹枝、清理垃圾……忙活了一個上午,終于將進出的道路清理了出來。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社區的面貌迅速得到了恢復。“這次災后重建,讓我們看到了志愿者的力量和社區的凝聚力。大家齊心協力,共同面對困難,這種精神是非常寶貴的。”葉惠芬感慨道。
今年泉州全市物業管理提升專項行動以來,志愿者也主動參與到小區管理的物業巡查、環境整治、樓道衛生清理等工作中。社區黨委書記葉穎松告訴記者,志愿者的志愿服務幫助解決小區居民身邊的“關鍵小事”,也營造了小區的溫馨氛圍。“他們的參與,不僅提升了小區的居住環境,增強了居民之間的鄰里關系,也提升了社區的服務質量,增強了居民的自治能力,讓社區變得更加和諧美好。”(泉州晚報融媒體記者 許鈸鈸 黃墩良 王柏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