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非機動車道施劃標識標線,引導“人車分離”
“速度慢一點,感受身邊的風景。”近日,騎行在漳州市薌城區勝利路非機動車道,不少市民有了新發現——路面多了一些文明標語。據悉,近日漳州市開展勝利路慢行系統優化行動,通過對“人非共板”部分路段多點位設置行人和非機動車標識、出入口增設減速標線、重新施劃白色標線、調整部分路段盲道走向等舉措,進一步明晰路權劃分,提升慢行系統的舒適度和安全性。
“人非共板”是指電動車、自行車等非機動車和行人共用一個道路板塊。作為漳州市市區東西向的交通主干道,市區勝利路車流量大,行人及電動車出行密集。早在2009年6月,漳州市就針對勝利路車輛通行情況,實施了車行道白改黑提升工程,并拓寬了部分路段的機動車道。“受道路兩側建筑間距空間限制,局部路段難以設置獨立非機動車道,因此我們采取‘人非共板’形式,通過鋪裝材質、顏色、標識標線等劃分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解決交通混行問題。”漳州市市政工程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在2022年的勝利路人行道海綿改造中,漳州市住建局協同交警、規劃等相關部門就如何優化“人非共板”出行問題開展多次研討,對沿線合理性、群眾出行便捷度以及易產生視覺盲區的桿件、阻車石、護欄等道路設施問題進行總結整改,并施劃交通標識標線進行引導,最大程度減少道路隱患風險。
此次優化提升行動中,漳州市不僅針對“人非共板”路段標線標識磨損模糊區域進行重新施劃,還在沿線重要建筑及小區出入口增設減速標線,提醒騎行人降低非機動車車速。
在位于勝利西路的漳州市實驗小學門前可以看到,新增設的減速標線呈黃色凹凸狀,將紅色非機動車路面劃分為三條通行路段,規范非機動車通行;而在灰色人行通道路面,橫向施劃了三組減速標線,若車輛錯區行駛在該路段,則會發生震蕩,以此提醒騎行人員要行駛在正確車道。
“減速標線通過視覺、觸感和心理暗示提醒駕駛員小心駕駛,相對于減速帶的物理減速更具有主動性,也可以有效減少電動車打滑風險。”漳州市市政工程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漳州市還在非機動車道增加“速度慢一點 感受身邊的風景”等文明讓行標語,并對人行道盲道錯設進行專項整治,通過取消、遷移障礙墩等方式確保盲道與周邊障礙物間距符合規范要求,引導非機動車、行人各行其道,提高交通安全。目前這些優化提升舉措尚處于探索階段,未來漳州市將聚焦市民出行需求,不斷完善出更科學、更合理、更人性化的“人非共板”優化提升方案,增強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漳州文明網 閩南日報 蔡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