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12月13日訊 尤溪縣管前鎮皇山村歷史文化厚重,民風淳樸,祖祖輩輩傳承著祖先留下的傳統禮儀文化,有著較完整的喜喪習俗,形成濃厚的民俗民風,被譽為禮儀之鄉。但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響,皇山村的喜喪禮儀基本都是各族、各房祖輩傳承下來的,出現同村不同禮的尷尬現象,各族群之間都把各自祖輩遺傳的東西視為至寶,有著不同的風俗禮儀,特別是在喪事禮儀表現尤為突出。為此,皇山村先以皇會自然村為試點開展以喜喪禮儀改革為重點的移風易俗文化改革活動,取得一定的成效,并逐漸在全村范圍內進行推廣,最后形成統一的標準。
管前鎮皇山村移風易俗宣傳
加強組織建設,推動改革進行
為推動移風易俗改革的進行,皇山村成立由村黨支部支委、老齡協會主要領導、各族各房有威望的村民代表等組成民俗改革小組。通過多次召開改革小組座談會,對皇會自然村的喜喪禮儀的優缺點進行分析研究,確定改革方案,并制定出《皇會村關于喜喪禮儀的有關規定》,最后經過各族系代表擴大會的通過,形成村規民約,在皇會自然村試行;試行取得良好成效,逐漸將這一村規民約在初石坑、山鎮洋等自然村進行推廣,最終實現了喜喪禮儀的全村統一。
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辦喪新風
糾正皇山村喪服祭奠禮儀中一些不合禮制的做法,取消一些不合時宜的繁俗縟節,去繁就簡。如喪事原來用白粿、糟菜、肉,“盤”用白粿、糍粑、香糕等實物回禮,現全部改為現金回禮;取消喪事宴席中水果、雞胗、雞爪等食物的打包習俗,把宴席上的全雞全鴨改為雞鴨拼盤。
大場面得到適當的控制,減少喪事的參與人員,減輕治喪的經濟壓力。皇上村陳斐家庭屬于相對困難家庭,2021年陳斐父親去世的時候就按照新規治喪,以本族群人員為主,其他族群不參與只隨禮,治喪參與的人數剛好可以將整場喪事順利進行,宴席桌數控制在六桌左右,也不會造成鋪張浪費,減輕了死者家屬的經濟壓力,同時也可以將葬禮舉辦既隆重又不奢華。
按照習俗,皇山村治喪通常需要進行三天左右,俗稱大場;按照改革新規,將治喪時間縮短控制在一天一夜。除一部分長壽老人以及兒孫滿堂或幾世同堂的老人去世會遵循舊俗辦大場外,一般村民家中治喪都控制在一天一夜。
管前鎮皇山村圩日開展“深化辦喪禮俗改革,樹立文明新風倡議書”宣傳志愿活動
皇山村通過喜喪禮儀的改革,既保護和傳承了優秀的歷史文化,同時也實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融合發展,實現了鄉風文明的與時俱進,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三明市委文明辦 尤溪縣管前鎮皇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