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汀溪鎮開展助老志愿服務活動。(同安區供圖)
文明風12月13日 “文明健康 美好環境”潔凈家園行動、“‘12·5’志愿暖冬行”慰問活動、“貢獻志愿力量 創造美好生活”志愿服務活動……日前,同安區汀溪鎮以及轄區村居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志愿服務活動,讓“志愿紅”閃耀在各個角落。
長期以來,汀溪鎮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為主陣地,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深入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以志愿力量助力“靈秀汀溪”建設。
覆蓋面廣
平均每四人就有一名志愿者
作為汀溪鎮開展志愿服務的主陣地,汀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有效凝聚轄區百姓踴躍加入志愿服務隊伍。截至目前,該鎮注冊志愿者占實有人口的比例為24.50%,也就是說,汀溪鎮轄區每四人就有一名志愿者。在汀溪鎮,“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已成為老百姓的共識,志愿服務已融入日常、化作日常。據統計,該鎮注冊志愿者的人數占實有人口的比例排名全區第二名,有活動時長的志愿者人數占注冊志愿者人數的比例排名全區第三名。
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過程中,汀溪鎮推廣“1+N”模式,充分整合現有資源,成立鎮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下設12支志愿服務分隊。該鎮廣泛動員轄區鄉土人才、致富能手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廣泛開展各具特色的文明實踐活動。如,12支志愿分隊根據自身資源優勢,積極開展理論政策宣講、法律咨詢服務、農業科技推廣、健康生活指導、文體文化活動、文明新風宣傳、愛心公益奉獻、生態環保等志愿服務活動。因志愿服務活動出色出彩,汀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曾獲評區級最美志愿服務文明實踐所。
此外,汀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通過開展多姿多彩、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凝聚群眾思想共識。今年來,累計開展“強國復興有我”群眾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14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10場、移風易俗40場,還有環境衛生大整治、掃黑除惡宣傳、黨員義務勞動、走訪慰問困難群眾、“我們的節日”等各類實踐活動2026場次,服務時長達3175小時,服務覆蓋56865人次。
汀溪鎮“追鋒少年”志愿服務項目聚焦轄區青少年成長需求。(同安區供圖)
立足需求
志愿服務根植于民服務為民
汀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自建成運營以來,堅持以解決群眾實際問題為工作導向,在實地調研、電話訪談過程中,發現農村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兒童存在參與課外活動少、無課外師資服務等問題。
為助力解決青少年成長困境,汀溪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謀劃組建“追鋒少年”志愿服務隊,重點招募汀溪鎮轄區內留守、外來務工青少年。該志愿服務項目通過鏈接同安厚學慈善會資源,導入師資,以“牽手暖童心”的服務形式為青少年開展形體、禮儀培訓等活動,豐富青少年課后業余生活。截至目前,該志愿服務項目累計開展各類活動共45場,服務1200多人次。
“‘追鋒少年’志愿服務項目既是一個服務青少年成長成才的平臺,也是培育青少年志愿服務精神、提升志愿服務技能的重要載體。”汀溪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通過常態化的活動、培訓,厚植青少年志愿服務精神。此外,通過常態化組織青少年志愿者開展凈山凈水、愛心義賣、愛心慰問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讓他們將日常所學技能發揮至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中。
青少年在參與志愿服務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志愿服務獲得感,也通過自身力量,助力“靈秀汀溪”建設,為鄉村振興貢獻了青少年力量。據悉,汀溪鎮“追鋒少年”志愿服務項目在2023年同安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獲優秀獎。
百花齊放
“一村一站一品牌”
讓文明之花處處綻放
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過程中,汀溪鎮通過“一村一站一品牌”的建設,推動鄉村志愿服務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百花齊放格局,讓文明之花處處綻放。
汀溪鎮西源村“時間銀行”是同安區第一家鄉村“時間銀行”,是一項互助養老和志愿服務深度融合的志愿服務項目。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時間可存入“時間銀行”,轉化為“時間幣”,這些“時間幣”不僅可以兌換物資,還可以兌換服務,如健康體檢券、理發券、課程券,同時也可以選擇將兌換所得贈予有需要的老人。據悉,西源村“時間銀行”的兌換獎勵大多源于該村的“愛心蓄水池”,通過“時間銀行+愛心蓄水池”的“收支模式”,西源村形成一個志愿服務大循環。西源村“時間銀行”自2022年成立以來,有效引導更多村民參與到志愿服務,提升村民對社工與志愿服務的認同感,西源村于2023年獲評區級最美志愿服務社區(村)。
汀溪鎮路下村成立了“紅橙黃綠青藍紫”七支志愿服務隊,以理論宣講、文體娛活動、平安建設、青少年思政工作等專項志愿服務為基礎,打造了“七彩服務”志愿服務品牌項目。如,“紅”為黨建引領,“黃”為平安建設,“綠”為綠色環保,“青”為青少年之家等,通過志愿服務品牌凝聚人心、匯聚力量,以文明實踐助力鄉村治理水平再上新臺階。
汀溪鎮頂村村充分發揮黨組織“火車頭”作用,開展“黨員干部進田間”志愿服務項目,引導黨員干部主動深入田間地頭,搶農時、助農耕、強服務,切實為當地農業生產穩定發展“保駕護航”,贏得了當地村民的好評。(同安區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