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伴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已成為人民群眾表達意見、參與社會治理的重要平臺。如作為《人民日報》有影響力的品牌欄目——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它不僅是人民日報專門為中央部門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搭建的網上群眾工作平臺,也是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載體和窗口。截至目前,“領導留言板”吸引群眾日均留言1萬件,累計超500萬件企業和群眾留言,通過平臺都得到了各地區各相關部門回復辦理。
不可諱言,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盡管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真假難辨,但網絡媒體早已成為群眾表達祈求、提出意見的重要平臺,網絡輿情也逐漸成為黨和政府傾聽民聲、了解民意的一個重要渠道。各地政府不僅為網民反映訴求、表達意愿開辟一條條便捷高效的“綠色通道”,許多地方還十分重視網民留言的收集、梳理、整改、回復等工作。實踐證明,網民留言是改進工作的“推進劑”,也是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的時代意蘊和實踐路徑。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它積極的一面,也有它消極的一面?。不可否認的是,有的地方并沒有真正重視來自網絡的輿情,整天疲于日常事務,對網絡輿情不夠熟悉、不夠重視。網絡留言成為一種“擺設”,大量的網民留言無人問津、“石沉大海”,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成為“沉沒的聲音”。有的地方還把網絡輿情視為“敵情”,把輿論監督視為“洪水猛獸”,對一些敏感信息和負面監督,采取“捂蓋子”方法,不敢正面回應,不愿主動觸“網”。甚至于有的地方對網民留言不屑一顧,認為是“草根”意見不值得重視,對網民反映的問題能拖則拖、能躲則躲,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
種種跡象表明,由于新媒體的特殊性質和快速發展,有的地方政府尤其領導干部對其作用發揮的認識存在不足,對網民留言的重視程度不夠,親民為民的思想不正、作風不實。
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這里的“實”,就是來自客觀存在的實際情況,既有“面對面”掌握的第一手情況,也包括“鍵對鍵”了解的網民意見。如安徽阜陽市委宣傳部、阜陽日報社推出的集新聞發布、便民投訴、互動交流、生活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網絡平臺——“潁淮新聞”客戶端、“阜務為民”微信小程序,以及上線運行的“有話請您說、有事我來辦,為群眾和企業解難、解煩、解惑”(簡稱“兩有三解”)平臺,不僅體現了尊重社情民意的原則,也折射了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符合網絡問政的新要求,辦到了廣大群眾的心坎上。
民有所呼,不僅要政有所應,還要考慮如何“應”,才能真正“應”到群眾心坎上。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只有時刻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第一位,真實了解群眾愿望、把握群眾訴求,從群眾最突出、最急需、最揪心的問題入手,讓政策、建設的成果真正惠及百姓,不斷提升為民辦實事的溫度、厚度、力度,才能讓人民群眾真正滿意。(安溪文明網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