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近日,南京市人民政府發(fā)布通告,2024年12月13日10時,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國家公祭儀式。(央視新聞客戶端)
記憶傳承,歷史回響。2024年是南京大屠殺87周年,也是國家公祭日設立10周年。在這個最為沉重的時刻,我們以國家的名義祭奠死難同胞、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把個人記憶、家庭記憶、城市記憶上升為國家記憶、民族記憶甚至世界記憶,給死難同胞以尊重、給國家民族以尊嚴、給人民群眾以慰藉和希望。
歲月久遠,歷歷在目。87年前,日本侵略者悍然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制造了滅絕人性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多萬無辜百姓慘遭殺戮,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也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記憶。
穿透黑暗,迎接黎明。穿越時空的隔閡,回顧同胞這段慘痛的經(jīng)歷,總會讓人感覺歷史的沉重和無奈。唯有永不忘卻,才能讓死難者的故事得以訴說,才能讓和平的心愿得以播撒,也才能喚醒和承載后來者的緬懷和反思之情。
告慰逝者,溫暖生者。對于南京大屠殺的集體記憶,盡管早已突破地理和民族的隔閡,然而光陰的流逝讓曾經(jīng)的場景變得漫漶不清。國家公祭日則構(gòu)建了強烈的傳播儀式感,并以這樣的方式,讓南京大屠殺這種民族巨大創(chuàng)傷的集體記憶對抗時間的侵蝕,代代相存,薪火相傳。
沒有危機,就有危險。面對當今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nèi)形勢,我們之所以筑牢民族記憶,并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而是要在事實和公理面前,不能有顛倒黑白的做法。黑的就是黑的,說一萬遍也不可能變成白的;白的就是白的,說一萬遍也不可能變成黑的。一切顛倒黑白的做法,最終都只能是自欺欺人。
我們之所以筑牢民族記憶,并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而是要搶抓歷史新機遇,開啟奮進新征程。從“懸崖之上”到“康莊大道”,我們不停地回望“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風雨兼程,深深明白每一步都走得不容易,每一次飛躍的背后都是無數(shù)人的付出和努力凝聚而成,我們只有永遠牢記先輩們“惟愿諸君將振興中華之責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的囑托,才能勿忘“胸懷之志”,在“回望”中“向前”、在“知恥”中“后勇”,帶著歷史使命,朝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拼搏前行。
我們之所以筑牢民族記憶,并不是為了延續(xù)仇恨,而是要時刻喚醒國人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歷史告訴我們,和平是需要爭取的,和平是需要維護的。我們始終秉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xù)”的新安全觀,摒棄冷戰(zhàn)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思維,摒棄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以“同舟共濟、求同存異、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心態(tài)謀和平、以合作促安全,堅持反對動輒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反對為一己之私挑起事端、激化矛盾,反對以鄰為壑、損人利己。珍愛和平團結(jié)合作,不讓歷史悲劇重演,努力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最終讓世界各國人民永享和平安寧!(泉州文明網(wǎng)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