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繼“永恒陽光饅頭”之后,石獅又有一家餐飲機構樹起慈善這面旗幟,向環衛工及相關需求群體免費提供素食餐。
第三次分配被喻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溫柔之手”,而慈善公益事業則是實現第三次分配的重要抓手。作為“全國文明城市”,包容、有愛是石獅這座城市的標簽,熱心的市民接力以善行義舉傳遞愛的力量,“人人心懷慈善,人人參與公益”逐漸成為這座城市的社會新風尚。
據報道,蔡法惠女士利用自家二樓開設免費素食館,并感染、帶動一批義工共同為環衛工等需求群體無私奉獻。如其所說,即便只是一絲微光,也希望能照亮一些人前行的路。這樣的公益精神是值得我們不吝給予掌聲的。在點贊蔡法惠女士的免費素食館的同時,值得關注的是慈善公益項目如何健康發展、走得長遠。
談到石獅的公益項目,“永恒陽光饅頭”不得不提,這只饅頭店“只送不賣”堅守10年后,經歷了短暫閉店,在各方支持、愛心捐贈之下,次年在石獅市靈秀鎮重啟時,采取“以商養善”的運營新模式,實現“陽光饅頭”持久飄香。“永恒陽光饅頭”的重啟模式,或許可以成為一種借鑒。
當然,這里有兩個前提需要守住。首先,是需要保持為善的初心,比如“永恒陽光饅頭”店重啟后,仍然向相關困難群體贈送;其次,不論是接收社會捐贈,還是同時走商業渠道,相關的善款應該實行透明、規范管理,接受公眾的監督,確保流向慈善公益事業的資源真正用在“刀刃”上,不負其慈善之名。
城市的發展需要溫度,惠民的善舉應該被呵護。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既應厚植慈善文化的土壤,引導更多的民眾參與慈善行動,也應該答好慈善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答題”,讓更多的良善義舉匯聚成不竭的暖流,為城市的健康發展注入向善、向上的澎湃能量。
話說回來,無論以怎樣的方式扶貧濟困,公益善舉都是城市文明的彰顯,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社會善治、促進共同富裕,值得整個社會層面肯定與倡議。期待,這家免費的素食館成為石獅小城大愛的又一張新名片。(中共石獅市委文明辦 李芳怡 石獅日報 康清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