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文明風12月12日訊 走鄉間,悟農耕;育新人,助振興。2024年以來,漳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育英學校考察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結合實際,積極開展“百校結百村”共建活動。通過精心部署、多樣實踐和互學互鑒,打造出具有漳州特色的校村共建精神文明新生態。師生與村民雙向奔赴,在鄉村研學、勞動實踐、社會服務中互融互促,為學校發展、鄉村振興增光添彩。
漳州市委文明辦一行到薌城區天寶鎮墨溪村調研“百校結百村”結對共建情況
凝聚“合”的優勢
推動結對共建同心同行
漳州市高度重視、高位推動,注重“百校結百村”共建的操作性、實效性和協調性。漳州市委文明辦、市委教育工委、市農業農村局全面摸底全市歷史文化名村和美麗鄉村,研究確定結對共建的文明校園名單,細化實施方案并部署共建工作。根據摸底情況,組織漳州市15所文明校園與15個歷史文化名村、美麗鄉村,進行全方位、深層次、多樣化的結對共建,指導督促各結對共建學校就目標任務、項目內容、活動頻次、工作標準、學生參與、社會評價等內容,與所結對的鄉村凝聚共識、達成結對意向、共同制定年度計劃。開展實地走訪,協調解決問題困難,著力做到常態共建、規范共建、有效共建。各方優勢的強大聚合,為后續共建活動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漳州市積極搭建起的“百校結百村”工作載體,拉進了文明校園與鄉村的距離,黨建引領更加凸顯。漳州市實驗小學發揮黨委書記蘭臻作為兩屆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優勢,從工作資源、黨建經驗交流、教育扶持等方面開展幫扶,提升龍文區汐浦村黨建工作和基層治理水平。詔安四都中學全體黨員赴西梧村開展“學思踐悟走在前 凝心聚力創美好”主題黨日活動,學習西梧村由后進村到“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福建省美麗鄉村示范村”美麗蛻變的工作經驗。系列聯學聯建活動促進了學校與鄉村協同奮進,為鄉村振興和教育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平和縣育英小學組織學生到埔坪村參觀思永樓,聆聽家風家訓故事
擴大“面”的覆蓋
拓展思想道德建設載體
鄉村是學生受教育、增知識、長才干的綜合型課堂。“百校結百村”緊緊圍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勞動實踐教育等三方面,將思想道德教育、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進精心設計的研學活動和文明實踐中,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平和縣育英小學組織師生參觀埔坪村林氏大宗祠,了解“霧峰林家”“思永樓”的歷史典故和“雙木為林、兩岸一家”的動人故事,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南靖縣書洋鎮石橋村非遺傳承人張麗福先生為南靖一中學生們表演經典的提線木偶劇目,講解提線木偶的制作工藝和操作技巧,讓學生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了更直觀的認識。華安縣實驗小學組織學生前往大地村體驗水稻種植。讓學生光腳踩泥、彎腰插秧,感受每粒米的來之不易,體驗耕種勞動帶來的滿足和樂趣。薌城實驗小學組織師生深入墨溪村200多畝土地連片開發項目基地,實地參觀水田種水稻,旱地種植番薯、芋頭等農作物,讓學生們從中體驗,感受鄉村民俗;同時邀請墨溪村農業技術人員走進薌城實驗小學開心農場,指導學生種植瓜果蔬菜及水稻,幫助學生認識農事農活知識,深化農耕文化教育。漳州一中推進“雷鋒精神駐鄉村”志愿隊前往薌城區雙溪村開展“美化家園”行動,并為村中老年人科普“防詐騙”知識,推動教育賦能鄉村振興。
薌城區天寶鎮墨溪村派技術人員到薌城實小開心農場指導學生種植瓜果蔬菜及水稻
提升“育”的實效
賦能時代新人全面發展
學生們通過實地探訪家鄉各鄉村,深入了解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內涵,從而拓寬了學習領域,開闊了眼界和胸襟。在鄉村,他們聽取老一輩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跡,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愛國主義教育在村民們生動的講述和直觀的物件展示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學生們種下了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種子。學生們在鄉村研學和勞動實踐活動中,親近大自然,擁抱新農村,體驗新農村生活,參與農事勞作,感受鄉村風土人情,促進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珍惜糧食、尊重自然的良好習慣。通過勞動,培養了吃苦耐勞、互助合作的優秀品質,促進身心發展。
漳州市累計開展各類實踐活動50多場次,超過1.2多萬人次師生參與其中。通過親身實地參與和體驗,學生們對中華傳統文化、農村生活、農業實踐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加深了對鄉村振興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傳承農耕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的理念在學生們的心中生根發芽,有效激發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為深化城鄉融合奠定堅實的基礎。(漳州市委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