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今年75歲的父親發現自己在兩個月之內花了9000元看短劇”“母親省吃儉用一輩子,結果在短劇上花了成千上萬,還退不了費”……短劇為何會“鎖定”中老年群體?短劇收費亂象該如何破局?(人民網 12月2日)
中老年人群體作為互聯網時代的新興用戶,正在適應著數字化生活帶來的各種便利。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時,亦有不少中老年人被平臺利用算法精準“圍獵”,迷上網劇獨特的“情緒價值”,深陷浮夸劇情與付費陷阱,中老年人合法權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因此,為中老年人“防沉迷”勢在必行。
首先,完善平臺規則是保護中老年人權益的關鍵一步。作為提供內容的平臺,應肩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一方面,平臺應借助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針對中老年用戶群體的內容消費習慣,設計更加合理的內容推薦系統,避免算法陷阱導致的用戶過度沉迷。另一方面,必須加強對付費內容的監管力度,對誘導性消費設置明顯的提示和消費警戒線,確保用戶在付費前能清楚地知曉所需支付的費用和服務內容。對于涉及虛假宣傳的內容,平臺需制定嚴格的懲罰機制,以此凈化網絡環境。
其次,暢通維權渠道是保護中老年人權益的重要保障。在網劇消費過程中,難免會有中老年用戶因誤操作或信息不對稱而遭受經濟損失,甚至遭遇欺詐。因此,建立便捷有效的維權渠道尤為重要。平臺應設置專門的客服通道和維權平臺,提供及時的咨詢和處理服務。此外,監管部門需強化對網絡平臺的監督,通過建立舉報機制和公示投訴處理結果,促使平臺增強責任意識,從而保護消費者權益。
最后,加強宣傳引導是預防中老年人沉迷的重要手段。針對中老年人辨別信息能力有限的問題,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發揮多方合力。一方面,相關部門可聯合社區、老年大學等,通過公益講座、宣傳手冊等形式,鼓勵中老年人培養興趣愛好,提高中老年人的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另一方面,家庭作為中老年人網絡生活的重要影響因素,應承擔起更多的引導責任,通過日常溝通和引導,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網絡使用習慣。同時,各級媒體也應發揮正向引導作用,加強對優質內容的傳播力,以積極健康的內容占領中老年人的注意力。
中老年人對網劇的熱情,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老年群體對精神文明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而要防止中老年群體沉迷網劇,需要從業者、監管者、執法者齊心合力,采取更細、更快、更有力的措施,避免新興業態變成“收割”中老年人的利器,真正讓中老年人“老有所樂”。(長樂區委宣傳部(文明辦)林景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