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近日,同安區委文明辦舉辦的“婚俗新風尚,家風永流傳”文藝匯演在祥和街道舉辦。廣場舞串燒《我是福建人》《我在杏花村等你來》和《一路有愛》拉開了活動的序幕;緊接著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扇子舞《中國紅》、薩克斯演奏《紅歌六聯奏》等節目輪番上演。節目內容精彩紛呈,演員們全情投入,以飽滿的熱情展示當地文明城市建設的新風采。(12月6日 文明風)
“小文藝”講好大道理,將移風易俗主題內容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展演出來。效果一點也不差。無論是“凡吾子孫,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正婦順……”的幼兒集體誦讀好家風,還是舞臺上生動的文藝節目,吸引到不少居民的目光,移風易俗、反詐防騙、垃圾分類、趣味游戲等通過文藝演出,在潛移默化中加深了群眾對移風易俗的認識和理解。讓移風易俗“好聲音”走進千家萬戶。
移風易俗是構建現代文明社會的重要環節。如何讓移風易俗的理念深入人心,“小文藝”無疑是一把事半功倍的鑰匙。正如同安區在祥和街道舉辦的“婚俗新風尚,家風永流傳”文藝匯演所展示的那樣,通過“小文藝”講好大道理,移風易俗在一場充滿活力與溫情的文藝展演中展現出獨特的魅力。這些節目精彩紛呈,演員們全情投入,每一個節目都是文明新風采的展示,是移風易俗理念的生動載體。
眾所周知,移風易俗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全社會的共同參與。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一些不良的習俗和觀念也在滋生,例如過度的婚喪嫁娶排場、封建迷信思想的殘留等。這些現象不僅浪費了社會資源,也與現代文明社會的要求背道而馳。傳統的習俗和觀念在人們的心中根深蒂固,要改變它們需要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而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演出就是一個絕佳的切入點。這些文藝節目幫助大眾遵循適度、節儉、文明的原則,倡導積極健康的方式,對推進移風易俗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時,文明家風的建設也有助于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像《蘇軾家訓》這樣的傳統家訓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道德規范,通過家庭的傳承和弘揚,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能夠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生機。這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傳承,也是為現代社會的文明建設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滋養。
用好“小文藝”闡發移風易俗“大效能”。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和互動體驗為載體,將文明家風和移風易俗的理念有機地結合起來,既能夠吸引廣大群眾的參與,又能夠讓移風易俗的理念深入人心。希望有更多這樣的活動在各個地方開展,讓文明家風的種子在每一個家庭中生根發芽,讓移風易俗的理念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倉山區委文明辦 孫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