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劉斌(中)一家幸福合照
從風華正茂,到年近古稀,家住海滄區興港花園4期的劉斌扎根廈門48年,他不僅參與了廈門的城市建設,也見證了鷺島的發展巨變。如今,劉斌夫婦繼續發揮余熱,積極參與社會志愿服務活動,在海滄安然享受充實快樂的晚年生活。
經歷 見證海滄翻天覆地的變化
1976年,劉斌和妻子從龍巖調到廈門海滄,從事測繪測量工作,也就此扎根廈門。劉斌介紹說,他原單位的駐點在海滄院前,受廈門測繪處委托,為島內外一些項目工程和單位建設需要開展測繪測量工作。
“我的專業是測量,所以說海滄沿海一帶的地形圖,我們早期都參與測量過。”退休前,他是海滄城市的建設者,見證了這片灣區翻天覆地的變化。劉斌遙指窗外目之所及之處,告訴記者,剛來的時候,這些地方都是農村,如今已經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已然是現代化高顏值的城區。
當時進島極不方便,“從我們單位門口,只有一條沙土路通往馬鑾灣,經過海堤、杏林,才能進到島內。”劉斌說,另外一種進島的方式,就是到嵩嶼碼頭坐船,也要走一條土路。那時,從單位到嵩嶼碼頭,一天只有三趟班車。有時候去島內辦事,回來得晚了一些,趕不上班車,就只能走9公里回到院前。
“現在進島就非常方便快捷了。”劉斌表示,海滄大橋通車后,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跨越”,島內外協同發展也越來越好。
劉斌(中)在海滄街道殘疾人援助中心參加助殘伴唱志愿服務活動。
充電 老來相伴上“大學”圓夢
如今,兒子兒媳也都在海滄工作,但因為小兩口現在住在海滄新陽片區,孫子和孫女日常主要由老兩口幫忙帶。在老年大學有課的日子里,送完孩子上學后,他和老伴就相攜到學校來上課。
他們倆都是海滄區老年大學的“老學員”,劉斌說,年輕時受條件限制,很多感興趣想學,既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去學,退休后上老年大學,也算是圓了以前的“夢想”吧。
“當時我愛人剛退休,就喜歡到廣場和公園,跟老師學打太極拳。”后面得知區老年大學有開太極班,就趕緊去報名了。在愛人的鼓動下,劉斌也加入了太極班,不僅如此,他還學了聲樂、閩南話、攝影、電子琴、手風琴等,愛人學了太極、葫蘆絲、二胡等,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也讓老兩口的晚年過得充實且快樂。
2017年,劉斌夫妻倆代表廈門海滄區老體協,參加2017年福建省全民健身運動會福建華夏第四屆傳統武術精英賽,雙雙拿下男女E組太極拳傳統套路金獎,以及集體太極拳金獎等成績。今年8月,劉斌一家還被評為2024年福建省“健康家庭”。
愛心 獲得“最美志愿者”稱號
“我老伴經常說,你退休后簡直比上班還忙。”劉斌說,除了在老年大學上課,他現在還擔任廈門老體協登山委下屬興海大隊常務副大隊長,作為登山委最大的一支隊伍,興海大隊目前有隊員1200多人,分為5個中隊,不僅每年要配合老體協組織開展好五一、重陽等節點的健步行活動,還有日常的管理和其他學習活動。
盡管每天忙忙碌碌,但劉斌仍堅持參加志愿服務。自2016年注冊成為志愿者以來,劉斌夫妻積極參加社區服務、生態環保服務、文明交通、防疫服務等志愿服務項目。
劉斌在2024年海滄區“12·4”國家憲法日活動上表演太極拳。
目前,劉斌還擔任興海平安志愿服務隊常務副大隊長、秘書長、兼合式黨支部書記。上任以來,劉斌致力于興海平安志愿服務隊的規范化管理,他通過學習掌握志愿服務系統的操作及使用技巧,在新舊志愿服務系統更迭之際,劉斌更是耗費大量的精力逐步掌握了志愿服務系統的操作管理,并熟練操作。
除了參加興海平安志愿服務隊,2023年2月,作為海滄區老年大學志愿服務隊副隊長,劉斌還接手了海滄區老年大學志愿服務隊的管理工作。由于老年大學志愿服務隊成員以老年人為主,對于電腦、網絡操作不熟悉,劉斌每天晚上都要搜集、核對本團體參加各項志愿服務活動的隊員信息,并錄入系統。
目前,劉斌的志愿服務總時長已達到1719小時。在2020年,劉斌還獲得了海滄區“最美志愿者”稱號的榮譽。今年,他們夫婦倆也被海滄區老年大學評為2024年度“最美志愿者”。
出鏡家庭
●劉斌: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廈門地質勘查院退休職工
●成紅英: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廈門地質勘查院退休職工
●兒子劉峰鳴:海滄區圖書館圖書管理員
●兒媳洪風華:廈門金柏半導體有限公司員工
●孫子劉容齊:就讀于廈門外國語學校海滄附校
●孫女劉容萌:就讀于海滄幼兒園興港分園
人物感言
對比今昔,祖國繁榮發展,城市日新月異,也帶給我們美好的生活。感恩黨和政府為我們老年人搭建了一個“老有所學,老有所樂”平臺——老年大學,仿若重回青春課堂。退休不是終點,而是起點。于老年大學充實自我,于志愿服務奉獻愛心,今后我會繼續懷揣熱忱,學不停、愛不止,讓余暉持續閃耀,溫暖更多角落。——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