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隨著氣溫進一步下跌,裹上毛衣的除了街頭行色匆匆的路人,還有各式各樣的歷史建筑和城市地標——最近,一場“給建筑穿毛衣”的活動在社交平臺上風靡。通過AI軟件,武康大樓、東方明珠等城市建筑紛紛“穿”上色彩繽紛的毛衣,而各地文旅部門也紛紛跟進,為當地歷史建筑和旅游景點“穿毛衣”。(12月9日 上觀新聞)
時代需要創意精彩,生活需要創新充盈。萬物可擬人,建筑“穿毛衣”,不僅帶來了新鮮感,而且,還給我們的冬天生活奔騰帶來了“暖意”。盡管有人擔心沉溺這種將社會當作童話來對待的做法反映了愛好者不愿長大的“彼得·潘綜合征”,但是,我卻認為,這是杞人憂天,人們需要保持一顆童心,童心純真,讓人們在充滿壓力的人生奔騰中獲得片刻的安然、快樂,有什么不好呢?
童心純真,小時候,是一道人生的美麗風景;長大后,是回味與羨慕的一個童話故事。人生需要童話的美好,時代需要童話的扮靚。或許正因如此,小紅書上,為城市建筑“穿毛衣”正在流行,近年備受歡迎的上海歷史建筑武康大樓成了不少人青睞的“模特”,通過AI軟件或開源平臺,網友可以“一鍵”為城市建筑穿上毛衣,北京的天壇、福州的三坊七巷乃至紹興的烏篷船都被穿上毛衣,“暖乎乎過冬”的建筑故事,美麗了冬天,充盈了生活,難道不也是一種幸福美好?
這種與時俱進的創意是人們從另一種角度認識環境,認識生活,可以獲得一種心靈的獲得感、幸福感,輕松感。“其實我們就是想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表達我們眼中的城市,AI幫助我們便利地完成了這個過程。”多款AI軟件的使用者林嶼曾將城市變成“印象派”“黏土動畫”乃至“陶瓷”,“像對待朋友一樣看待城市,會讓我超越現實感到輕松。”這不僅是他的感受,也是所有的感受,包括我在內。這種“萬物擬人”,讓人生有了更多的伙伴,讓生活有了更多的樂趣,把建筑變成人,把沒有溫度的東西變成有溫度的東西,于是我們的生活也溫馨了。
而且,這種活動本身也是天人合一的思考,返璞歸真的美好。天冷了,穿毛衣不是一種溫暖的呵護情懷嗎?難道不值得肯定與贊美?我們的思想不能太呆板與理性,需要靈動一些,鮮活一些。即使“穿毛衣”不流行了,流行把城市建筑變成冰雕也是如此,冰雕不正是冬天的童話元素嗎?天冷了,心需暖。無論是“穿毛衣”還是“凍冰雕”,其實,都是心暖的浪花綻放。(安溪文明網 殷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