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圖為施海龍在市中心血站獻血
獻血總量138200毫升,獻血總次數達272次,是莆田市獻血次數最多的個人獻血者……在施海龍的手機里,獻血軟件記錄了他這些年在無償獻血公益路上留下的印記。
今年50歲的施海龍是涵江區新縣鎮一名干部,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他熱心公益事業,堅持無償獻血。從起初的獻血知識小白到資深的獻血達人,從捐獻全血到機采血小板,他這一堅持就是26年。
12月4日,施海龍如約來到市中心血站,捐獻2個單位的血小板,相當于獻全血400毫升,這也是他第272次無償獻血。填好登記表,量完血壓,待血液初篩合格后,坐上采血椅挽起袖子……對于獻血的流程,施海龍早已輕車熟路。
記者在現場看到,隨著針頭進入施海龍的血管,鮮紅的血液順著采血導管流入全自動血液分離機離心倉內。伴隨著機器齒輪轉動,一股淡黃色的液體順著管路流進了血小板收集袋。同時,在另一根導管中有一股暗紅色的液體回流入獻血者手臂,整個采血過程大概一個小時。目前正值冬季,獻血又逢淡季,一袋溫熱的血液,就是一份凝聚著善與愛的希望。
“每隔半年獻血一次,每隔兩周捐獻一次血小板,我每個月基本上都要到血站報到2次,獻血已成為生活習慣。”說起獻血,施海龍打開了話匣子,如數家珍。他第一次獻血是在1998年,是單位組織的無償獻血,他積極報名參加,獻出了200毫升血。至今,他還保存著那本老舊發黃的獻血證。
捐獻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來的生命。從那次“為愛挽袖”之后,施海龍就開啟了他的愛心之路。即使工作再繁忙,施海龍也沒有忘記抽空獻血幫助他人。有一年除夕晚上,他接到血站電話,得知有位患者春節期間手術需要備血。次日正月初一一大早,他便趕到血站獻血。
2006年偶然一天,他從媒體上了解到血液中的血小板也能捐獻。于是次日,他便趕到市中心血站捐獻血小板。考慮到血小板捐獻周期短,能幫助更多人,從那以后,施海龍便將獻全血改為捐獻血小板。每次獻完血后,他總是默默地將下次獻血時間記在心里,準備下次按時赴約。
目前,施海龍獻血總量相當于一個正常成年人全身血量的20多倍,他也成為市中心血站的“熟客”了。記者問他為什么能堅持這么多年從未間斷無償獻血,他微笑著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每次獻血后收到血站發來的血液檢測合格即將用于臨床的短信,施海龍都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愉悅。有規律的獻血習慣也讓他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年過半百的施海龍,看起來精神抖擻、身材健碩。
隨著獻血次數的不斷增多,施海龍積累了許多血液科普知識,并逐漸成為無償獻血宣傳志愿者。每逢節假日,在街頭、獻血點、社區,常常能看到他和眾多志愿者一起宣傳無償獻血的忙碌身影,平均每年參與志愿服務的時間都在200小時以上。施海龍因此先后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終身榮譽獎、福建省五星級志愿者、“福建好人”等榮譽。
一份熱血,救助一個生命。今年是世界獻血者日二十周年,主題是“感謝你,獻血者”,施海龍認為這是對所有無償獻血者的感謝與肯定。他希望有更多的愛心人士能挽起衣袖,加入無償獻血的行列,讓更多的生命得到延續。(莆田市委文明辦 湄洲日報 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