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日前在巴拉圭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其中,有39個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4個列入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個入選優秀保護實踐名冊。(12月7日 人民日報海外版)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最歡樂的傳統節日,它凝結著中華民族賡續相傳的文化基因,寄寓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冀和團圓共享的追求。貼春聯、掛年畫、吃年夜飯、紅包守歲、舞龍舞獅、逛廟會等,每一項傳統習俗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每逢過年,不管身在何方,人們都要跨越山海向家奔赴,回到溫暖的小家,回到精神的家園故土。近年來,“除夕放不放假”“回誰家過年”等話題屢屢沖上熱搜,也體現了中國人對這一傳統節日的重視和期待。
春節不僅是辭舊迎新、闔家團圓的日子,還承載著和平、和睦、和諧等文明理念。隨著我國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強,春節已走出國門并感染著世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春節已經走進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許多國家和地區把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每逢中國春節,世界各地紛紛點亮“中國紅”,共同分享歡樂喜慶的節日氣氛,感受中國的多彩文化和開放胸懷。一年前,春節正式被列為聯合國假日,“中國年”升級為“世界年”。
春節申遺成功,不僅是對這一傳統節日的肯定,更是對中國文化自信的一次提升,也意味著“中國年”獨一無二的價值在國際社會被看見、被確認,對于增進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以及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都具有重要意義。正如有關專家表示,春節申遺成功,不僅是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共進的又一個里程碑,也為世界不同文明間的交流互鑒提供一個新起點,有助于它作為人類文化多樣性重要的一部分為全人類所共享。
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面對共同挑戰,任何人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始終踐行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越的價值觀念,致力于凝聚世界不同文明的價值共識。“春節是新的開始,預示著新的希望。”春節申遺成功,意味著春節文化中蘊含的以和為貴、和合共生,將更好地走向世界引發共鳴共情,讓更多人了解和認同中國文化,從而增進各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和相互理解。
春節申遺成功,不僅是一種榮耀,更是一種鞭策。讓世界共享“中國年”,仍需深入挖掘春節文化內涵,加強對其歷史淵源、文化內涵、社會功能等方面的挖掘和宣傳,讓世界人民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魅力。特別是要通過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加大對傳統習俗、民間藝術等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同時結合現代社會的特點和需求,不斷創新節慶方式和活動內容,使其更加符合現代人審美和生活方式,讓“中國年”在全球化大潮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安溪文明網 付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