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靈魂工程”,對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具有極為關鍵的意義。于鄉土大地上深耕精神文明建設,需從文化傳承、道德培育、新風塑造多方著力,為鄉村振興筑牢精神根基。
文化為根,筑牢鄉村文明底蘊。農村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庫,從古老的農耕智慧到獨特的民俗風情,從傳統手工藝到地方戲曲,無一不承載著先輩的記憶與智慧。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進程中,保護與傳承這些文化遺產至關重要。修復古老的村落建筑、傳承民間技藝、扶持地方戲曲發展,讓農村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建設鄉村文化禮堂、農家書屋等文化陣地,使其成為村民的精神家園與文化充電站,在文化滋養中,村民對本土文化的自信得以增強,鄉村文明的底蘊得以厚植。
道德為基,凝聚鄉村向上力量。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在農村這片廣袤土地上,道德力量如春風化雨,潤澤人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通過鄉村廣播、文化墻繪、道德講堂等多形式宣傳普及,讓正能量在鄉間小道流淌;開展“文明家庭”“身邊好人”等評選表彰活動,樹立道德標桿,以榜樣力量帶動全體村民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在鄉村學校開展道德實踐活動,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擔當的新一代鄉村接班人,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道德力量。
新風為尚,塑造鄉村文明風貌。移風易俗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一役。當前部分農村地區仍受不良風氣困擾,高額彩禮、大操大辦、厚葬薄養等現象加重農民負擔,影響鄉村文明形象。破除這些陳規陋習,需發揮村民自治組織作用,制定完善村規民約,規范村民行為;倡導文明新風,鼓勵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通過文化活動、志愿服務等形式宣傳推廣文明理念,讓文明新風吹遍鄉村每個角落,使鄉村風貌煥然一新,成為文明和諧的美好家園。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推進過程中,只有牢牢把握文化傳承、道德培育、新風塑造這三個關鍵方面,多策并舉、協同推進,才能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結出累累碩果,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福州文明網 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