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北京時間12月4日,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我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12月5日 央視新聞)
春節是我國內涵最為深厚、內容最為豐富、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為廣泛的傳統節日。說起春節,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都不會陌生,它可是咱中國人心里最有盼頭的日子。伴隨著春節的腳步聲越來越近,大街小巷的年味越來越濃。每當這個時候,人們的心情總是格外愉悅,因為,這意味著新年的到來,意味著團圓和幸福。大街小巷,紅春聯、紅福字、紅窗花、紅燈籠……紅紅火火、年味十足;而家里頭,則是大掃除、掛燈籠、貼對聯……忙得不亦樂乎。因為春節不僅是一個充滿祥和、喜慶和感恩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更是世界華人共同的節日慶典。
春節的一個特別價值既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情感的聚合,又是一個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除夕臨近,許多在外打拼的游子們總是滿載著對家的思念,踏上了這條久違的回家之路——過年、吃團圓飯。在外工作、學習的人都會在除夕來臨之前回老家和家人團聚,參與一家人年尾最重要的一頓晚餐。過年、傳承家風。趁著過年團聚,長輩不僅要向晚輩傳承禮儀、廉恥、美德、規矩,還要將清白質樸的家風、向上向善的底色傳承給下一代,以上率下,嚴守本分,帶領家人勤儉過年、廉潔過年、正氣過年。所以,春節又寓意著新的起點、新的開始、新的希望。特別是新年的鐘聲敲響的那一刻,無數的心靈被其深深地震撼和感動。它不僅僅是一個節日,也是一個民族的記憶,更是一個文化的傳承。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通過評審,決定將“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眾望所歸,當之無愧。至此,我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
春節申遺成功,是世界對中華民族這一古老而偉大文化遺產的高度認可,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更是對全球華人共同努力的回報。春節作為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其內涵最為深厚、內容最為豐富、參與人數最多、影響最為廣泛的中國傳統節日。據不完全統計,近20個國家和地區已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春節民俗活動已走進近20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文化盛事,為各國民眾帶去歡樂體驗。這既證明了中國春節文化的重要性,又標志著中國傳統文化得到了國際認可,更有助于提升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認同感;既是對傳統文化的有效保護,也是對其價值的國際傳播,更有助于在全球范圍內推廣中華文化?。
講好春節故事,傳播好春節文化?。春節申遺成功無不提醒著我們,傳統節日的保護與傳承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只有通過保護和傳承傳統節日,我們才能夠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民族共識,推動社會進步。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傳承弘揚中國傳統節日,合力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讓春節這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世界舞臺上大放異彩,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繼續發揚光大。(安溪文明網 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