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第十七屆泉州古城講解員培訓近日結束,這一有意義的公益培訓活動自2017年探索性舉辦以來,已培訓來自各行各業學員3800多人,截至目前已有439人成功受聘為古城講解員,涌現出一批“把泉州故事講給世界聽”的城市講述者。他們來自各行各業,有教師、公務員、律師、工程師、醫護人員、在校學生、退休干部等,以深愛泉州之心、奉獻家鄉之情,長期堅持為古城各方游客提供志愿講解,成為泉州文旅講解的有益補充和活躍于大街小巷的民間文化使者。
泉州古城藏著歷史文化的靈魂,保存著泉州完整的人文脈絡,是向世界展示泉州形象的一張“燙金名片”。隨著世遺效應持續擴大,近年來不斷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游客前來體驗古城游,特別是很多年輕游客喜歡在古城街巷沉浸式打卡,他們對古城文化有著更多元深入的了解需求。這也對古城講解員隊伍提出更高要求,推動泉州培養更多熱愛古城、了解古城、善于講古、創意無限的古城文化使者,向游客、向世界講好世遺泉州故事。
唯有熱愛泉州,才能講好泉州。古城講解員大多并非專職,出于對家鄉的熱愛,他們選擇在假期化身文化傳播使者,為游客進行志愿講解。比如,開元寺講解員徐福東一家三口都是古城講解員,為講好泉州文化,他在家中收藏上百本文化書籍并加入相關協會,平時經常復盤講解、考證史跡,以便更好地服務游客。小講解員許馨月的家離天后宮只有5分鐘步行路程,幼時她經常在附近看廟會、聽傳說,逐漸喜歡上講故事,從8歲起她開始做講解員,之前在清源山、海交館、開元寺為游客講解,現在主要在自己從小生活的城南一帶講解,每年的節假日及寒暑假,她都會參與志愿講解。
在這些古城講解員身上,有著不同講解風格,他們帶著感情、帶著熱愛,以更加原生態、接地氣的方式,結合自身閱歷、見聞等,用細碎的知識點串聯起泉州古樸的風土人情,讓游客感受到泉州與眾不同的歷史人文景觀,激發對傳統文化和家鄉情結的共鳴。
可喜的是,近年來報名古城講解員的年輕人、中小學生越來越多,為這項事業注入澎湃的青春力量,以更加新鮮活潑的方式解讀泉州。他們當中許多人除了是古城講解員,還通過培訓并考核成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講解員、洛陽橋講解員、非遺志愿講解員……對這些講解員來說,通過自己的講解推介,讓更多人讀懂泉州、愛上泉州,就是他們最大的驕傲和成就感。
無論是土生土長的原住民,還是回鄉歸巢的返鄉人,或者是心懷故里的異鄉人,家鄉都是他們共同的情感紐帶。近年來,我們看到泉州有越來越多年輕人爭當家鄉推薦官,他們善于從不同角度發掘家鄉資源,將自然風光、民俗文化、土特產等通過創意包裝與故事講述,為更多人“種草”泉州好景好物。他們還善于利用互聯網平臺優勢,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傳播手段,讓泉州形象更加出圈出彩、生動鮮活,把“流量”轉化為“留量”,為促進泉州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這些愛鄉人的推薦與泉州的發展雙向奔赴、互相成就,讓世遺之城品牌叫得更加響亮。
為泉州發聲,人人都是推薦官。泉州文旅的高分答卷,需要人人參與、同題作答。要贏得城市流量,每一個泉州人都不是旁觀者和局外人,每個人既是見證者、受益者,更是參與者、建設者。在當前“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新傳播時代,每個泉州人都應當承擔起為家鄉代言的使命,通過一言一行傳遞正能量,對外傳播泉州“好故事”“好聲音”,為家鄉“圈粉”“引流”,用真誠好客、誠信文明讓八方游客深刻感受世遺之城的萬般美好,讓他們留下有溫度、有甜度的人生回憶。(泉州文明網 黃祖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