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近日,德化縣多部門開展住宅小區聯合執法,全面整治住宅小區內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及物業管理亂象。
執法人員先后深入小區的地下室、消控室等地,實地查看小區內是否存在違規裝修、亂搭亂建、侵占公共空間、堵塞消防通道、泄露業主個人信息等問題。
這是德化縣扎實開展物業管理提升專項行動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在工作中,德化縣堅持邊推進、邊完善、邊提升,全力推動物業服務管理規范化、專業化,以此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助推文明創建提質增效。
金苑小區設立紅色業委會議事廳,成了居民議事的好去處。德化縣委文明辦 供圖
“紅色業委議事廳”議出鄰里文明和諧
在潯中鎮詩敦社區金苑小區,“紅色業委議事廳”里坐滿了小區的工作人員和居民代表,正圍繞小區如何進一步增加體育運動設施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毫不拘束,氣氛顯得友好親切。
“在平時,凡是小區的大小事,我們都會在‘紅色業委議事廳’碰頭加以解決。”金苑小區黨支部書記、業委會主任林揚能說,這個議事廳是小區業委會開會的地方,也是居民來反映一些問題,在這邊接待群眾與居民,解決一些居民急難愁盼的一些問題的地方。
很快,經過大家討論,達成一致意見,準備通過多個渠道自籌資金,增設戶外乒乓球桌,解決小區體育設施薄弱問題。
“我們金苑小區建成快30年,可以說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小區。”林揚能說,設立“紅色業委議事廳”以來,形成了居民群眾“提事”、協商議事會“議事”、多方“決事”的問題破解機制,著實為小區管理提供了一個好平臺。
今年來,德化縣針對無物業老舊小區治理的“梗阻點”,探索推行金苑小區的“一核三化”自治管理模式,以小區黨支部為核心,成立紅色業委會,聯動化打造“小區黨支部+紅色業委會+黨員樓長”議事平臺,建立吹哨報到工作機制,自助解決小區“老大難”問題30余件,舉辦30余場活動,促進鄰里活動多樣化,進一步推進文明和諧社區創建。
德化縣多部門開展住宅小區聯合執法現場。德化縣委文明辦 供圖
小區舊貌換新顏 文明環境再“升級”
每天清早,潯中鎮陽光星城小區的小公園里傳來輕快的音樂聲和歡笑聲。走進小區發現,整個小區不僅寬敞整潔,還鋪上了瀝青路,居民們三五成群一邊話家常,一邊鍛煉身體。
“我住在這個小區十幾年了,一直住得很舒心,但是時間一長,很多基礎設施已經老化了,需要更新。”2009年入住該小區的居民老林說,新的業委會申請了維修備用金,把部分路面進行了改造,整個小區的環境和舒適度更高了。
2008年,陽光星城小區就建成交付,十幾年來,隨著設備設施逐漸老化,出現不少問題。2022年,小區自發成立了新一屆業委會,由在崗的一些黨員、企業老板,以及個體商戶、各界人士組成,聘請了新的物業公司進駐,小區由此開始轉變。
陽光星城小區新的業委會成立后,盤活了閑置公維金,投入59萬元用于小區改造。如今,小區的污水管道已煥然一新,破損的路面被修補平整,25個電梯監控也全部安裝到位。小區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居民營造了一個溫馨、文明、和諧的居住環境,切實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據德化縣物業管理提升工作專班工作人員介紹,自開展全縣物業管理提升專項行動以來,圍繞推進住宅小區“十件實事”工作,掛牌作戰,及時解決問題,87個住宅小區推進效果顯著。其中,疏通存在下水道堵塞情況的小區20個,修復損壞路面面積3150平方米、老化照明設備1800個,修復裸露綠化面積750平方米等。
做優物業管理服務 文明生活提質煥新
走進碧桂園?御府小區物業管理中心,墻上一面面錦旗格外引人注目。
“這些錦旗,不僅是對物業管理工作的認可,更是其用心服務的生動見證。”碧桂園物業管理中心項目經理王山鵬說,多年來,碧桂園?御府小區的物業管理團隊始終堅守初心,致力于為業主打造高品質的文明居住環境。
碧桂園物業的特色服務,在行業中獨樹一幟。其中,自主研發的線上APP“鳳凰會”,如同一把智能鑰匙,開啟了便捷生活的新大門,業主足不出戶便能輕松完成報修、報事、繳費等各類事務。
在關愛特殊群體方面,物業管理團隊更是傾盡全力。針對孤寡老人,建立起常態化的互動機制,如同親人般陪伴左右,為他們及時排憂解難。而對于忙碌于工作而無暇顧及孩子接送的業主,物業人員化身貼心守護者,第一時間響應需求,力所能及幫忙照料孩子。
碧桂園物業管理團隊的高質量服務讓業主滿意度直線攀升。在日常溝通中,管家團隊耐心傾聽業主需求與建議,建立詳細的業主檔案,對特殊需求進行個性化跟進服務,真正讓業主在小區中享受到了高品質的文明生活體驗。
“我是2019年11月份搬進來的,5年下來我和其他業主一樣,共同享受著我們碧桂園物業為我們提供的安全規范、和諧安定穩定的居住環境。”碧桂園?御府小區業主陳文良開心地說,在這邊養老,讓人覺得非常滿意。
目前,德化縣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質量下半年星級評定工作已啟動,抽調市、縣專家協同深入現場開展物業服務星級評定工作,對考評排名靠后的物業服務企業建立預警機制,并全縣通報批評,確保小區物業服務水平能“質價相符”。(東南網記者 林婕 通訊員 李宏圖 吳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