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福建
微信公眾
文明福建
抖音號
——涵江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綜述
文明風12月3日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近年來,涵江區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深化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努力打造信仰堅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文明城區”。
打造生態宜居“新顏值”。李翔 攝
多位一體 拓展“社核”宣傳力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涵江區積極傳播主流價值,潛移默化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文明風尚有機融入社會日常。
加強宣傳闡釋力度,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腦入心。充分運用“線上+線下”宣傳陣地,發揮新聞媒體傳播社會主流價值的主渠道作用,運用“兩微一端”新媒體平臺開設“圖說我們的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講誠信 守信用”等公益廣告專題專欄,加大對“24字”核心價值觀內容的闡釋宣傳。
提質升級景觀小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隨處可見。在全區各主次干道、文化廣場、景區景點、大型商超、鄉鎮街道等重要場所和重要載體因地制宜布設“社核”公益廣告、景觀小品。推動形成“抬頭可見,駐足可觀”宣傳效果,讓“24字”精神浸潤人心。
深化主題教育實踐,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具象化分眾化開展規范守則教育實踐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體現到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規范等各領域規范守則中,轉化為全民實踐,根植于思想深處,有力推動“社核”在各行各業生根開花結果。
聚勢謀遠 增強文明創建驅動力
在涵江,文明窗口、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上網等“爭做文明有禮涵江人”主題活動廣泛開展,文明理念如春風化雨一般浸潤著人心,內化為人們的行動自覺。
一直以來,涵江區始終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文明創建的靈魂工程來抓,緊緊圍繞“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總體創建目標,將文明創建與打造和諧宜居、文明有禮、向上向善的水韻涵江融為一體,在創建中深入宣傳、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核,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助力莆田市實現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兩連冠”,同時,深化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家庭“五大創建”創建活動,截至目前,全區共取得全國各類文明先進5個,省級各類40個、市級162個,區級121個,區級以上文明村鎮占比達72.43%以上。
“幸福婚車”引領低碳環保的文明新風尚。鄭鮮霜 攝
紅白事比闊氣講排場的少了,厚養薄葬、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選擇科學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多了……一陣陣文明新風猶如撲面而來的春風,裝點著青山綠水,催生一朵朵文明之花。
近年來,涵江區始終把移風易俗和鄉風文明建設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持續推進“家訓家風鄉賢文化館”項目建設,倡樹文明新風,樹立“變三堂為文明殿堂”“變廟堂為學堂”“變神款為善款”等文明新風尚,涌現出萩蘆鎮崇圣宮、白沙鎮白沙宮等祠堂、廟堂,打造成文明實踐重要陣地;三江口召惠宮省下“香火錢”扶貧幫困做公益;江口東岳觀每年捐助10萬善款助學等先進典范。充分發揮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基層自治組織作用,破除鋪張浪費、薄養厚葬、人情攀比等不良習俗,營造了健康、科學、有序的社會氛圍,以文明鄉風滋養鄉村振興。
文明實踐扮靚城市文明底色。涵江區委文明辦 供圖
為民利民 提升文明實踐服務力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近年來,涵江區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高標準建成1200㎡的區級實踐中心1個、實踐所12個、實踐站199個,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100%全覆蓋。整合盤活各類陣地資源,設置410個文明實踐點,統籌聯動建立志愿服務小分隊418支,招募志愿者3.6萬名。
“新時代文明實踐就是要把群眾最需要的最貼心的服務送上門,全面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涵江區委文明辦主任林家聲說道。涵江區注重將“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社會治理”相結合,因地制宜優化服務格局,開發建設“涵江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線上平臺,構建“百姓點單、中心派單、志愿接單、群眾評單”的“四單”運行機制,累計推動文明實踐供需有效對接7850余場次。結合“強國復興有我”“文明實踐我行動”等主題,常態化開展文化文藝、扶貧幫困、科學普及、移風易俗等文明實踐活動12200余場次,實實在在地把貼心的便民、利民服務送到群眾中去,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為他們帶來冬日的溫暖!有效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推開了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大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宣傳學習教育中,涵江區以鎮街、村居、鄰里之家等基層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為抓手為基礎,將各級陣地打造成為集思想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等功能為一體的城鄉基層綜合平臺,把黨的理論陣地建在群眾“家門口”,隨時隨地開展高質量宣講。同時,依托涵江融媒體傳播優勢,打造“走心”短視頻、開展網上“云宣講”,黨的鮮活理論不斷豐富、鄉親們的感官不斷被“喚醒”,文明新風的影響力持續“升級”。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益廣告遍布城鄉。涵江區委文明辦 供圖
立心鑄魂 凝聚文明培育向心力
近年來,涵江區注重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頂層設計,立足打好“三張牌”,充分挖掘和發揮地方特色優勢,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廣大市民的工作生活緊密融合,提升城市價值內涵。
打好特色牌。注重挖掘地方優秀傳統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培育建成以御史文化為主題的江春霖故居展示館、以華僑文化為主題的僑鄉家風家訓館,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閩中紅色廉政文化館,以孝廉文化為主題的莆陽姓氏源流館等文化館室,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并把御史清廉作風、良善僑鄉文化、閩中革命精神作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完善形成市民公約、村規民約、團體章程和各行各業的規章規范,提升群眾的文明素質。
“中國好人”李海東開展禁毒宣傳。涵江區委文明辦 供圖
打好導向牌。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新時代好少年”“最美人物”等推薦評選活動,不斷擴大先進典型評選范圍,把身邊好人推薦和評議縱向延伸到社區樓道、橫向覆蓋到行業單位。建成“崇德向善 善行無疆”的涵江區道德模范事跡展覽館,在全區各鎮街、村居建設“善行義舉”好人榜,大力開展好人“傳幫帶”活動,進一步帶動廣大群眾主動倡導文明行為,學習傳播先進事跡的熱潮。截至目前,全區共入選省市級道德模范6名,“中國好人”37人、“福建好人”81人,好人總數居全省各縣區前列。
打好文化牌。以文化惠民為主題,深入挖掘、保護各類民間傳統文化藝術,先后編輯出版莆仙方言敘事山歌《梁祝詩》及《涵江遺珠》等書籍,邀請央視《山水間的家》《三餐四季》《文脈春秋》欄目組宣傳推介涵江的風土人情,不僅留住了鄉愁記憶,更進一步激活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圍繞春節、清明、端午、重陽等傳統節日,挖掘闡釋其蘊含的價值理念和人文精神,引導市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效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深入人心。(涵江區委文明辦 黃俊新)